在名稱上做文章?民進黨當局在愛沙尼亞設代表處碰壁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若】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2023年宣布接受台當局在當地設立代表處,但至今仍無下文。據台灣《中國時報》11月4日報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民進黨當局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設立代表處遭卡關,主因是雙方在代表處名稱方面意見有分歧,台當局希望根據先前“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例子,以“台灣”命名,愛沙尼亞則擔憂引中國大陸不滿,堅持以“台北”命名。
福建賴氏宗親:姓賴的都是中國人,凡姓賴者根源都在中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11月3日赴福建平和縣心田村探訪賴氏家廟。賴氏宗親會秘書長賴瀚鐘強調,“凡是姓賴的,都是中國人、漢族人,這是可以肯定的”。
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大會在湖南炎陵舉行 本報長沙電(記者楊迅)以“文化同根同源 中華同心同夢”為主題的2025(乙巳)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大會近日在湖南株洲炎陵舉行,吸引500余名兩岸同胞參加。 本次交流大會設開幕式、炎帝神農文化交流等環節,通過深入探討炎帝文化的文明源流與時代價值,推動兩岸在文化、經貿、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
《湄洲·媽祖》AR立體書在福建發布 本報莆田11月3日電(俞曉)由台海出版社推出的《湄洲·媽祖》AR(增強現實)立體書2日在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辦的第十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期間正式發布。 該書以“立體紙藝+AR科技”形式打造“一書即一島”沉浸式體驗,以創新形式展現媽祖文化魅力,用現代科技講述媽祖文化故事。
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播出 本報北京電(記者柴逸扉)為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由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出品,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承制的6集紀錄片《國土重光—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近日在央視綜合頻道、中文國際頻道等平台播出。 全片共分《甲午之殤》《誓死保台》《不屈抗爭》《山海同袍》《破曉曙光》《回歸祖國》6集,通過嚴謹的歷史考証和專家學者、親歷者的解讀,還原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史實,揭露日本侵佔並殖民台灣50年的殘酷剝削與壓迫,再現台灣人民心向祖國、對外來侵略始終不屈的民族精神,昭示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是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歷史大勢。
鄭麗文就任中國國民黨主席 本報台北電 中國國民黨11月1日在台北舉行全代會,鄭麗文就任黨主席。 鄭麗文致辭時表示,民進黨掌握媒體不斷造謠抹黑,制造對立與仇恨﹔將司法作為打壓異己、政治壓迫的工具,台灣民主岌岌可危﹔台灣經貿與核心產業優勢可能正在被搬空、被掏空。
台商台胞走進重慶看發展尋商機 “重慶是一個開放的城市,來到這裡后我發現處處是驚喜、處處有驚艷。”台灣大健康產業聯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不久前在第十七屆“重慶·台灣周”上表示,通過實地參訪,很多台資企業有意落地重慶,對扎根當地發展充滿信心。
民進黨當局“戶籍追殺”撕裂台灣家庭,島內批“徒生社會不安”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嚴查島內民眾申領大陸戶籍。據台灣《聯合報》11月3日報道,約有50人台灣戶籍被廢止,16名大陸籍配偶在台“移民署”介入后決定放棄台灣身份。
台軍報告承認軍購“被美坑”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台灣當局近年耗費巨資向美國採購先進武器試圖“以武謀獨”,但諷刺的是,美國方面嘴上說“鼓勵台灣加強防衛能力”,卻屢屢“收錢不交貨”。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在書面報告中承認,有三大軍購存在美方交貨嚴重延誤的情況,島內痛批台當局無能。
大陸居民申辦往來台灣探親簽注“全國通辦” 本報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張天培)記者從國家移民管理局獲悉:國家移民管理局推出支持擴大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10項創新舉措,包括擴大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試點實施范圍、實施大陸居民申辦往來台灣探親簽注“全國通辦”、在部分與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廣應用智能通關等舉措。自2025年11月5日起,在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全域,以及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大陸居民擬往來台灣地區探親的,可向任意一個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提交探親簽注申請,申辦手續與戶籍地一致﹔在部分與港澳台通航通行口岸推廣應用智能通關,在上海虹橋機場、廈門高崎機場等12個口岸推廣應用“刷臉”智能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