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灣:一堂大眾美育課--台灣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台灣雲門舞集戶外公演17年,讓普通人通過藝術找到自己 

行走台灣:一堂大眾美育課

本報記者  鄭  娜  吳亞明

2012年12月14日08:0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雲門舞集舞蹈《行草》演出劇照。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雲門舞集在杭州演出《白蛇傳》時的情景。
  新華社記者 王定昶攝

  對台灣來說,剛剛過去的夏天格外炎熱,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雲門舞集的戶外公演計劃,他們先后在花蓮、台北、桃園舉行了3場戶外公演,而在此前的17年間,他們的戶外公演已走遍了台灣的22個縣市,觀眾近200萬人次。

  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4萬人席地而坐,耐心等待著——

  隨著10面立鏡的拉開,上世紀30年代上海歌女白光慵懶的嗓音悠悠入耳,一個女舞者閃進舞台中央,她張開手臂環抱空氣,腰身搖擺,裙裾飛揚……這是雲門舞集今年的舞蹈創意,來自“掌門人”林懷民洗澡時哼唱的老歌《如果沒有你》,隨而將18首不同年代的流行歌曲編排成舞。林懷民說:“我期待這次觀眾能放鬆心情跟著高聲歌唱、忘情搖擺﹔最好是一凝神時,穿越舞者,望見鏡中的自己。”

  一次審美教育,讓普通人通過藝術找到自己

  這就是林懷民的偉大之處。不在於他的舞技有多精湛,思想有多獨到,而在於他能夠讓平凡人通過舞蹈找到自己。正如近40年來,雲門舞集在世界舞台贏得贊譽無數,然而,林懷民津津樂道的總是雲門舞集的戶外公演。在他看來,跳舞給基層的民眾看,培養台灣民間優雅的品質,才是雲門舞集最初和最終的理想。

  而說起戶外公演的設想,來自林懷民上世紀60年代在大陸出版的《人民畫報》上讀到的赤腳醫生深入鄉間的報道,心向往之的林懷民決定創辦一個能夠走進民間的舞蹈團。上世紀70年代創團初期,雲門開始游走在台灣一些小城鎮。

  不過,一開始,把現代舞這種藝術送到鄉下並不被看好。台灣著名文化人楊照解讀當時的社會現象是:“雲門舞集誕生在一個對藝術沒有什麼基本領受力的社會,幾乎沒有人會相信現代舞蹈有任何機會在台灣生根。現代藝術、現代舞蹈,和台灣庶民生活,是距離再遠不過的兩個世界。”但就是距離如此遠的兩個世界,還是被雲門拉到一起了。因為林懷民始終認為,現代舞是雅俗共賞的藝術,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即使后來躍身為世界級舞團,雲門始終沒有忘記成立的初衷,騰不出更多的時間深入鄉間,就將送戲下鄉改為大型戶外公演,特別是1996年起,有企業全力資助雲門的戶外公演,使得這個表演形式一年年得以延續。迄今為止,雲門戶外公演的舞作包括古典文學、民間故事、台灣歷史、社會現象的衍化發揮,乃至前衛觀念的嘗試。多出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如今已成為台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一回身心洗滌,民眾接受現代文明的“潛移默化”

  雲門在台灣的演出一般至少有兩三萬名觀眾,最多的一次雲集了10萬觀眾。

  在露天場地作觀眾人數如此之大的演出是一件極富挑戰的事,特別是對秩序的掌控、場地和人員的管理。記者觀察到,7月14日台北場的演出定於19時30分開始,從18時30分,就有雲門的工作人員透過廣播向大家宣講“注意事項”——

  第一,演出時不要拍照,不要站立,因為會破壞演出和觀看效果。第二,老先生、老太太、身體不舒服的人有“博愛座”。第三,整理好身邊的垃圾,離開時請帶走。第四,如果下雨,請大家不要起立,志願者會有秩序地將雨衣發放給大家。第五,如果發生地震等突發災害,請大家不要慌亂,從兩側通道按順序撤退……

  在劇場文明方面,台北的觀眾多數與雲門達成了某種共識與默契。但是到鄉下戶外公演的話,雲門的企圖心很明顯,那就是打破所謂文化精英與常民大眾的藩籬,讓更多鄉鎮民眾看到所謂“台北來的”、“很有名”、“很有水平”的表演之余,也同時接受現代劇場禮儀文明教化的“潛移默化”。

  “我們希望可以培養出台灣民間優雅的品質。50年后,或許我已經不在這裡了,但這些經由時間沉澱下來的品質不會輕易散掉。”林懷民說。台灣文藝評論家盧健英這麼評論過雲門舞集對觀眾和整個社會的影響:“跳舞能改變社會嗎?如果雲門的舞曾經感動過三代的觀眾,去思考自己的來歷,改變自己看待困境的方式,那麼舞蹈不只是舞蹈,它可以改變人,改變社會。”

  一場嘉年華會,每一個人都好輕鬆

  經過17年風雨無阻的陪伴,雲門的戶外演出在台灣已經變成很重要的聚會。在台北的演出現場,記者看到大家都是呼朋喚友而來,有三五成群的同學,也有小家庭和大家族聚會。

  19時30分開始的演出,從早上就有觀眾在廣場上“佔位”,不顧夏天艷陽高照,鋪了張席子一家子開始打牌,有的人帶來吃的,有的人帶來風箏,還有人帶著狗來。慢慢地,人越來越多,到了黃昏,舞台正前方的廣場已經坐滿人。

  現場的兩個大屏幕方便了坐在后排觀眾的觀賞。等待雖然有些漫長,卻絕非無趣——現場攝像鏡頭不時把觀眾掃描到大屏幕上,上鏡的人興高採烈地沖大家打招呼,有的則害羞地把臉遮起來。有一次,鏡頭拍到一位媽媽在給小男孩換衣服,小男孩表情可愛,主持人逗趣地說:“他會紅!”數萬觀眾哈哈大笑。

  一位網友看完這場演出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下觀后感,或許代表了很多人對戶外公演的喜愛,他說:“雖然這種戶外公演,沒有舒適座位沒有好音響,旁邊有人走來走去,小孩偶爾還會大吵大鬧,但我還是很喜歡這種看表演的環境,看到有的人橫躺在草地上邊看邊聊天,情侶們手牽手肩靠肩沉醉在兩個人的世界,還有小朋友窩在媽媽懷裡睡得好甜,這裡每一個人都好輕鬆,我也感覺好幸福。”

聯系本文記者

吳亞明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責任編輯:鄧志慧、張玉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