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台灣頻道
人民網>>台灣頻道>>正文

台灣作家劉墉畫作首次亮相北京

2015年05月12日15:11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台北電(記者任成琦、吳亞明)“水雲氤夢·劉墉藝術展”將於5月14日至5月26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共展出原台灣作家劉墉山水花鳥寫生繪畫作品近60件(幅)及歷年出版的中英文著作數十種。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紅袍系列《劉墉畫集》,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劉墉圖文集《不瘋魔,不成活》也將在14日下午四點的開幕式中推出,后者的版稅將悉數捐給公益團體。

據主辦方介紹盡管,此次展覽是劉墉第一次在大陸辦展,但劉墉的大名早就飛進大陸的千家萬戶。他已無數次到大陸各地講學、寫生、簽售他出版的多種著作,用他所得的稿費先后援建了40座希望小學。他集畫家、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於一身,以致多種身份遮蔽了他作為一個畫家的才華。而在繪畫領域中,劉墉也體現出一種“多重身份”,他不僅畫人物、畫山水,畫風景、畫風情,還畫花鳥,此次展覽讓大陸觀眾可以直觀感受到劉墉作為一位專業畫家的主體身份和藝術造詣。

在美術理論家郎少君眼裡,精神上的懷舊和好奇,是此次劉墉作品的一個顯著特色。劉墉祖籍北京,生於台灣,及長移美。久居海外,自然產生懷鄉情懷。而從劉墉的作品,讓人想到兩岸文化交流既相通又相隔的現象。一方面,是同文同種的同胞,另一方面,是百年分裂造成的歷史、文化斷裂和認同困境。劉墉這一代,接受兩蔣時期大中華民族主義教育,認同以上層精英文化為中心的漢文化傳統。從整體看,這一代人的文化心理結構,是中華文明、東西洋現代文明共同鑄造的。縱觀劉墉的社會文化活動和影響,主要是在台灣,繼而又擴展到改革開放的大陸——多次到大陸探訪古跡名勝,著作在大陸廣泛印制,捐助大陸貧困學生,捐建希望小學,在刊物上開設專欄,在諸多城市發表演講……所有這些,是文化的交流,也是心靈的漫游與尋根。“他的繪畫能使我們會心會意,也正因為它們是兩岸歷史文化鏈條上的一環。”

劉墉1972年於台灣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師從島內繪畫名家黃君璧,對傳統繪畫有過深入揣摩體悟,但他又能跳出傳統藩籬,堅持走自己的路,建立起自己的藝術風格。畢業四十余載,他始終筆耕不綴,畫出許多出色的作品。

此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北京畫院美術館主辦,北京御寶盛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雅昌藝術網、Wendy’s Chinese Art Inc和羲之堂協辦。

分享到:
(責編:宋煦冬)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