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奇峻基隆山(行走台灣)

本報記者 吳儲岐
2016年11月24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基隆山漫山遍野的芒花迎風搖曳。
  本報記者 吳儲岐攝

  位於新北的基隆山是九份與金瓜石的界山。曾經偶然遇見,旖旎風光,令人久久難忘。

  立冬剛至,北方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南方卻洒滿小陽春的溫煦,台灣更不消說,涼風卻暑,得閑起興,決定再登基隆山。

  基隆山形貌多變,從海上正看,形似雞籠,故舊稱“雞籠山”﹔從金瓜石、樹梅方向眺望,似橫臥著的孕婦,又有“大肚美人山”之名﹔從瑞金公路上看,似富士山,又有“基隆富士山”之別稱。

  主步道循著山棱線,直插雲霄。沿途有前段三座觀景台與后段三座中式六角亭,供賞景休憩。起始為石板路,樹木茂盛,石路古意,一路向上,令人身心愉悅。對於旅人來說,步道的風景兩面討好。左望有海,右望有山。海是台灣最美的東北角海岬海岸,由近而遠,深澳漁港的番仔澳、八斗子的望幽谷、基隆的和平島,更遠處是有點模糊的野柳岬角,還有最遠處的富貴角。山則是金瓜石玲瓏可愛的茶壺山,疊嶂雄峙的半屏山,還有更遠最高處的燦光寮山。愈往上,其行愈難,而其見愈奇。有人體力不支,或已滿足於沿途景色,行至半山腰處便折回。隨著山勢起伏,我也感到雙腳越來越沉重,仍勉力向上,偶爾歇腳喘氣,一轉身,便見基隆嶼宛若一隻灰色巨鯨,靜靜地浮在淡藍色的海洋上,頓時疲累盡消。

  爬到第一座涼亭,路已走了一多半,這時回望九份,小城已在腳下。再往上爬,高度漸高,九份小鎮如積木模型般呈比例縮小,而位於另一山谷的金瓜石山城則漸漸完整地映入眼帘。三處景觀台與三座涼亭,恰似六層樓,一層視野好過一層,景色大不同,頗有“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之感。

  將近山頂處,有一舊界柱碑立於步道旁,字跡斑駁模糊,僅可識讀“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這個不起眼的舊柱碑,曾經見証了金瓜石、九份的崛起與繁華,也曾守望這兩個小鎮的沒落與蛻變。日據時期,金瓜石、九份地區礦權之設定,是以通過基隆山頂之正南北棱線為界,以西的九份地區為顏雲年的礦權范圍,以東的金瓜石則為日本人的礦業會社所管轄。正因為如此,金瓜石、九份發展出不同的礦業與消費文化。直到今天,這兩個小鎮依舊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及至最后一座涼亭,也就到達山頂了。站在基隆山頂眺望山海,心隨景動。幾乎360度的環繞視野,無際的海洋、蒼遠的天空、嶙峋的海岸、壯闊的山巒,如詩如畫,每一幀都可做成明信片。天公作美,此時遠處陽光刺破雲層,從隙縫中發出金光,暈染開重巒疊嶂﹔近處隨風飄舞的芒花漫山遍野,成雙結對的蝴蝶嬉戲追逐,山脊如刀背,逆光下的山城聚落,一邊如春、一邊如秋,望者無不心曠神怡。

  九份游玩者多,登基隆山者少,登頂者更少。雖然基隆山標高隻有588米,但山勢奇峻,登頂過程不輕鬆。夕陽在山,看著太陽逐漸明晰,再變紅、變大,日落的速度超乎想象。等到太陽完全下山,遠處的天空仍不肯褪色,近處的聚落則已是萬家燈火,與山路上排排汽車尾燈遙相呼應,夜晚降臨,我也下山了。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芒花飄舞的秋冬之際,登罷基隆山,與王安石心有戚戚。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24日 20 版)

(責編:劉潔妍、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