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台灣寫真:台灣宜蘭三代農夫軼事

2017年05月18日13:1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中新社台北5月18日電 題:台灣宜蘭三代農夫軼事

  中新社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

  帶上斗笠、袖套,圍上碎花斗笠巾,別上腰籃。初夏的五月,在台灣東北角宜蘭縣的祥語有機農場變裝為“採茶姑娘”,游客可以體驗採收、炒青、揉拈、干燥的完整制茶過程。

  細心的“採茶姑娘”會發現,茶園美景近看竟是雜草叢生。這正是農場負責人劉向群維護自然生態、打造有機農場的小秘密。

  “先養虫,再種茶。虫子吃剩下的茶,正是我們想要的有機茶。”52歲的劉向群告訴中新社記者,生態平衡了,土地健康了,才是完整的生態鏈構建。而設計採茶體驗活動,最終目的也是為向游客傳達有機農法的理念。

  佔地60畝的祥語農場是劉的父輩自1978年開始經營的家業,地處宜蘭中山休閑農業區,2001年起由傳統種茶業轉型休閑農業。

  2005年,自幼學習制茶工藝的劉向群有感於化肥對人的健康和土地資源的危害,頂著家人反對、鄰裡的不理解,嘗試有機種植。

  “我花了5年時間養虫,3年時間找客戶,現在終於看到有機茶慢慢成為流行。”劉向群期望,每一個到訪客人尤其年輕一代,都能在親身體驗中了解土地要世代傳承、生態要永續平衡的道理。

  擇善固執,讓祥語農場的茶產量僅為傳統農場的40%。但年產6噸的茶葉供不應求,其中30%遠銷新加坡、美國、香港等市場。

  不同於劉向群專注制茶工藝,兒子劉睿登放棄台北工作“返鄉”后,考慮更多的是擴大消費群、打造品牌。“年輕人不愛喝茶,更喜歡手搖杯,傳統茶葉如何創意性地吸引年輕人也是問題。”

  宜蘭1986年開始發展休閑農業,已成為台灣該產業的領先者。台灣休閑農業發展協會市場行銷部經理楊振義說,宜蘭目前核定的休閑農業區已達15區,居全島之冠。

  距離祥語農場40公裡的頭城農場,同樣因為第二代接班打開新的空間。

  回到過去自然純朴卻充滿生機的年代,帶著孩子回到阿嬤的家。這是創辦人、年近80歲的卓陳明最初經營這家農場的理念。隨著休閑農場興盛、競爭日益激烈,轉型成為繞不開的問題。

  上世紀90年代,曾任公職並自創事業的長子卓志宏攜妻回鄉當起農夫。有美國雙碩士學位和多年的海外生活經歷,卓志宏決定另辟蹊徑,在山林中建一座酒窖。由此,衍生出品酒、摘果、制酒一條龍的觀光工廠,有與眾不同的鄉村體驗。

  “現在,頭城農場以酒庄、農業教育、住宿、餐飲四塊為主,年經營收入在1億元(新台幣,下同)左右。”皮膚黝黑的卓志宏看好利用這片土地的前景,希望還在讀初中的兒子將來到西方深造釀酒工藝。

  “返鄉,最重要的是把心帶回來。”在連續六年獲得宜蘭茶評鑒冠軍的劉向群看來,好茶必須用心制作,年輕人有創意,但也要傳承老技藝,傳承對土地、環境的熱愛。

  根據台灣當局“農委會”2015年效益評估報告,休閑農業每年為宜蘭帶來916萬游客,創造經濟效益近30億元。

  台灣美麗鄉村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涌忠認為,經歷三十余年發展,休閑農業依然大有潛力﹔隨著第二、第三代接手,正孕育出新活力、新氣象。(完)

(責編:陳彥彥(實習)、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