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共敘血脈情 放飛青春夢

——“二十年再相聚”兩岸青年交流系列活動側記

曲怡安  馮學知
2017年07月27日04: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兩岸大學生參觀“永恆的依戀”圖片展。
  宋慶齡基金會供圖

  “兩岸同根同祖,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的命運息息相關,需要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接續奮斗。”面對著台下200余名來自海峽兩岸各高校的青年學子,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家瑞如是說。

  7月24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二十年再相聚”——兩岸青年大聯歡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行。20年前,宋慶齡基金會第一次舉辦兩岸青年夏令營活動,從最初的探訪人文自然景觀,到走進民宿進行深度接觸,再到本次“尋跡京杭運河”“重走絲綢之路”“我的民族相冊”等全方位互動交流,兩岸青年通過活動相識相知、共同成長。在“永恆的依戀”圖片展現場,20年的回憶被濃縮進一幅幅珍貴的畫面。

  在“永恆的依戀”圖片展的現場,除了一張張洋溢著青春氣息的面孔,還有見証了兩岸青年民間交往20年的老前輩。“那是我第一次作為校領導接待來自寶島的學生,我還記得他們和我們學校的學生一起表演節目時的場景,說起來都16年了,我也退休了。”北京匯文第一小學的退休教師張可義指著一張拍攝於2001年的照片對身邊人說道。“那些年兩岸學生的交流主要是民宿性的互訪,台灣學生到大陸學生的家中生活一周,雖然形式簡單,但也充滿了兩岸一家親的溫情氣息。”張老師表示,自己作為兩岸青年學子互訪活動的見証者,看著兩岸青年交流由淺入深、由疏向密,她感到異常欣喜,作為教育工作者,讓兩岸學子不忘本源、休戚與共是每一個老師的使命。

  年近而立的高女士表示自己當初就接待過來自台灣的同學。“我還記得他們模樣,而且直到今天依舊保持著聯系。他們來我家時,我媽媽還做了拿手的北京特色炸醬面。”高女士表示,自己和台灣朋友結識於當年宋慶齡基金會組織的兩岸交流活動,今天看到這麼多兩岸學子在活動中相遇、相交,就好像看到當年的自己。

  來自台灣科技大學的蔣欣庭和北京科技大學許雲鳳都在讀大學二年級,她們是在本次“尋跡京杭運河”活動中相識的,相仿的年紀和專業背景,讓她們很快熟絡起來,並且成為了親如姐妹的好閨蜜。“我們一起沿著大運河的故道走完了這幾天的行程,真的感覺收獲頗豐,曾經這些歷史古跡都隻停留在課本中,但當我真的走到它們身邊時卻感到那麼厚重與親切。”蔣欣庭表示,大陸之前對她還是很陌生的存在,但此行過后,她便可以自豪地給家中的親友講述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感。 

  相較於這些第一次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而言,如今已經為兩岸交流事業而奔走奉獻多年的台灣青年林民宗正是此類活動的受益者。“我來大陸生活已經7年了,10年前我第一次參加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時,便立下了要為兩岸充分交流、消除隔閡而努力的志向。” 如今已經是台灣中國文化大學駐大陸代表處副處長,也是本次活動台灣方面領隊之一的林民宗驕傲地向記者介紹自己這10年的心路歷程。 “從一開始的不了解到如今安家大陸,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份來自血脈裡的濃濃親情,沒什麼能隔斷這份歸屬感。”林民宗說。

  同樣得益於兩岸民間交流活動的不隻林民宗一個,來自台北的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基金會的代表張志元,也曾早在10年前便與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結緣,如今作為一名兩岸知名的“腹語表演者”,他時常要往來兩地進行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他的表演風格輕鬆活潑,很受青年們的喜愛。這一次他也是作為曾經的活動參與者來到現場要為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藝。“中華民族藝術表現形式很多,作為一名表演者,經常來到大陸感受這裡厚重的文化底蘊,對於我今后的藝術創作大有裨益。”

  當晚,“情漫海峽·愛聚兩岸”聯歡會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來劇院舉辦。兩岸青年自創主題歌曲《我們的心》大合唱將聯歡推向高潮,讓兩岸青年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7日 20 版)

(責編:袁勃、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