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特寫:古拉斯的那魯灣手藝工坊

2017年12月05日09:05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一塊巴掌大小、灰黑色的扁圓形石頭,平淡無奇的樣子,表面粘上一段拉開的金屬拉鏈,馬上變身一隻“打開的手包”,而它的實際作用是夾名片的。

走進古拉斯的手藝工坊,像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作品,擺滿了展台、貨架,從各種材質的挂飾、擺件,到手工縫制的皮包,再到造型各異的燈飾。那些擺放在地板上粗重的木凳、茶幾,定睛細看,是用台灣盛產的紅檜木的樹樁打制的。

古拉斯出生在台灣花蓮,阿美人,是台灣的少數民族。他原來的職業是電機工程師,離開職場以后創辦了這家“那魯灣手藝工坊”,已經經營了15年。工坊開在花蓮文化創業園區,租了一個大約50平方米的鋪面。

古拉斯用“無中生有”形容自己的作品。“都是市面上沒有的,使用的材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自己構思、自己設計、自己手工制作,沒有兩件是相同的,不能復制,也不批量生產。”他白天多數時間是在工作室搞創作,下午、晚上游客多的時候會來店裡。他的妻子白天在店裡照看,縫制皮件的活兒可以在店裡做。周末的時候,兒子也會過來幫忙。

店裡正對入口的展台上,一隻造型奇特的台燈十分引人矚目。漂流木做的支架,天然扭曲的形態,自然中透出一種豪放不羈的風格。絲瓜瓤中間掏空做燈罩,巧妙利用了絲瓜瓤天然的透視感,造型古朴又匠心獨具。

“做這隻台燈,難在安電線。線都是走在支架裡面的,需要鑽孔,但是這段漂流木又不是直的,七扭八彎,用了整整三天時間才完成。”古拉斯說。

花蓮東臨浩瀚的太平洋,經常刮台風。台風過境摧枯拉朽,被風折斷的枯木順著溪水漂流下來,阿美族的祖先就用這些漂流木蓋房子、做家用品。“我之所以會想到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來創作,跟小時候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這是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古拉斯說。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專注於文化傳承需要一份責任和使命感,古拉斯也不例外。

“現代社會沒有人再保留原始的生活方式,但這是祖先傳下來的手藝,是我們部落的文化,需要有人來傳承。”古拉斯說,他嘗試把阿美人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現代人的審美情趣結合起來,這也是他從事文創事業的初衷。

古拉斯把手藝工坊的鋪面設在文創園區,一來是他的作品比較符合文創的概念,二來園區每天都有客流,不用自己操心銷售渠道,時間長了也積累了一些固定客戶,比如一些民宿經營者,需要造型別致的燈飾、擺件,會到店裡來淘貨。

說到經營狀況,古拉斯有些失望。“我的產品都不量產,單價比較高,除了台北這種都會地區的客人和大陸游客之外,本地人大多收入低,一般不會買。”他說。

說到大陸游客,古拉斯的印象非常好,因為他們對文創產品很有興趣。可惜這些藝術作品造型都不規整,也怕擠、怕摔,不容易打包攜帶。“有的大陸游客詢問店裡能否幫助郵寄,可惜我現在實在是沒有這個渠道。”古拉斯不無遺憾地說。(記者趙丹平 劉剛)

(責編:劉茹霞(實習生)、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