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多彩民俗  節味濃濃(行走台灣)

本報記者  馮學知
2018年06月28日08: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6月18日,台北大佳河濱公園,多隻龍舟列於起點,鞭炮響起、一聲令下,龍舟如離弦之箭飛速駛出,基隆河兩岸觀眾齊聲助威,鼓聲吶喊聲陣陣。當天下午的一場場龍舟賽,在台北形成慶端午熱潮。

  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民俗活動,端午憑借豐富的民俗內容和形式,受到台灣民眾的喜愛。台灣各地借端午求吉祥、祈平安,新舊民俗、大小活動密集登場,節味濃濃。

  特色民俗顯活力

  由於早年開發台灣的先民所面對的是瘴癘叢生的環境,台灣不少民俗均與驅瘟除疫有關,被認為是一年夏季之始的端午尤其如此,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習俗。

  6月16日,在苗栗縣頭份市蘆竹浦小區,一群人分列兩邊,聽到哨聲,便撿起身邊沙包往對方陣營猛扔。這樣火爆熱鬧的場面,來自由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舉辦的“石戰五月節”。項目管理人羅麗萍介紹,早期這項習俗是不同村庄互擲鵝卵石對戰,借此祈求疫病消除。如今他們希望通過舉辦“石戰五月節”,以沙包取代鵝卵石,並配以趣味闖關、端午集市等元素,讓傳統習俗煥發新的活力。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生活情境發生變化,不少傳統習俗也被賦予了新意義。在端午前后,台北市動物園推出科普類活動“五毒特展”,讓人耳目一新。民間諺語有雲:“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每年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應於此日午前將屋角及各陰暗處掃淨,洒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以清房屋、滅“五毒”、驅穢氣。

  今年端午期間的“五毒特展”展出了龜殼花、帝王蠍、黑眶蟾蜍、少棘蜈蚣、大壁虎和墨西哥紅膝頭捕鳥蛛等,並有保育員為游客講解,吸引了不少民眾帶著子女前來參觀。

  每年端午也恰逢學生備考時,不少學校門口均挂有布偶粽子。原來“包粽”諧音“包中”,學校和家長都希望圖個好彩頭,讓孩子考出個好成績。商家抓住商機,推出“百分粽”。“百分粽”中有兩顆蛋黃,寓意金榜題名100分。

  傳統背后有深情

  在台北,提到粽子,許多民眾一定會想到位於台北南門市場的一家老店——“南園”。每逢端午前后,必有大量民眾排隊追捧“南園”的湖州鮮肉粽。湖州鮮肉粽制作流程考究,剝開后醬香扑鼻,吃起來油潤不柴、咸度適中。如此地道的味道,正是“南園”創辦人鐘奶奶從浙江老家帶來的。當年舉家遷台后,鐘奶奶為補貼家用支了個名為“南園”的小攤,專做浙江小吃,沒承想歷經半個世紀成了知名老店。而今名氣大了,食客多了,品質卻不曾減,常常全家四代人一起動手。

  吃的是食物,念的卻是鄉情。這些年營業成本不斷上升,鐘奶奶卻說“賠錢也得做”,就是要為老主顧留住家鄉的味道。

  位於台中大甲區的鐵砧山以一口“劍井”聞名,年年有數千民眾在端午節上山取水。

  民間傳說,當年鄭成功率兵經過此地,被敵軍圍困無水可用,鄭成功將寶劍插地,地面裂開涌出泉水,遂有“劍井”。端午習俗加鄭成功的故事,使得“劍井”的午時水最受歡迎。端午當天,早上8點半就出現排隊人潮。75歲的童老先生每年都會帶孫子前來取水,今年人多,他們一直等到11點半才取到。有人問他花那麼多工夫取午時水,管用嗎?童老先生憨憨一笑:“這是先人傳下來的規矩!”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28日 20 版)

(責編:劉潔妍、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