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這是一片神奇的熱土

——兩岸記者感受海南發展活力

本報記者 馮學知
2018年08月02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還沒離開就已經想再來,再會,海南。”7月31日,隨著台灣中時電子報記者喻華德在海口機場的這條朋友圈晒出,海峽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採訪團最后一批記者離開海南,為期5天的聯合採訪活動畫上了句號。

  從海口的台商蓮霧園到文昌的航天特色小鎮,從保亭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基地到三亞中科院深海研究所,聯合採訪團的足跡遍及海南4縣市。一路上,海南蓬勃的發展活力、鮮明的旅游特色、淳朴的民風和尖端的海洋科技,讓聯合採訪團的海南之行回味無窮。

  台記覺得很震撼

  在海南三亞國家海岸海棠灣,一棟狀似大拇指的大樓臨海而立。今年4月,在海南建省和創辦經濟特區30周年之際,全球第三家亞特蘭蒂斯酒店正式開業。在海南建設自貿區和自貿港的大背景下,這座高端旅游綜合體揚起的“大拇指”,像是海南島上的一葉船帆,寓意蓬勃發展的海南邁向了新征程。

  1988年,國務院剛宣布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來自台灣的許清朝、吳錦瓊夫婦便到海口來尋找發展機會,並在1992年創辦了海口著名的商業街——海口泰龍城。“海口的變化太大了,剛來的時候這周邊幾乎什麼都沒有,現在這麼繁華,當時誰能想到。”吳錦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感嘆。

  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在接受聯合採訪團採訪時介紹,海南辦特區以來,海南的GDP、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30年前增長了21.8倍、226.8倍、256.5倍,貧困發生率降至1.5%。盡管經濟發展迅速,但海南依然保持著絕佳的生態環境,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重要度假旅游目的地。

  沈曉明所言不虛。2017年,海南全年接待游客量達675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增長20.8%。位於文昌市龍樓鎮的好聖村毗鄰文昌航天發射場,在航天旅游的帶動下,這裡現在是充滿航天元素的科技小康村。台灣中天電視台記者李宗芳看到眼前道路整潔、宛如公園的村落,頗為感慨地說,難以想象過去這樣一個小漁村,會在短時間內發展得像今天這麼美麗現代,很震撼!

  農業合作結碩果

  瓊台兩地氣候條件相似,最讓兩岸記者感興趣的還是瓊台農業合作的情況。沈曉明接受採訪時表示,兩地農業合作歷史悠久,成果豐碩。30年來,海南共引進了80類、600多個台灣農業品種,台灣優良的瓜果品種約九成都可以在海南種植。

  瓊台農業合作,海南“蓮霧大王”黃益豐是實實在在的貢獻者和受益者。1999年,黃益豐從盛產蓮霧的台灣屏東來到海南,帶來台灣的蓮霧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並結合海南水土情況培育出了營養價值高、賣相更好的新型品種,黃益豐把它命名為“中國紅”。

  “2004年第一批蓮霧下樹后賣不出去,那時候吃過的人很少,我隻好到處推銷。”黃益豐說,后來大陸居民對蓮霧的認識不斷增加,特別是大陸電商業務蓬勃發展,他自己的蓮霧已經供不應求,還帶動了台灣蓮霧的銷售,他的業務也從單純的蓮霧種植擴展到蓮霧採購和中轉銷售。

  台灣中評社記者林谷隆在採訪中發現,受益於大陸龐大的市場,黃益豐的蓮霧價格波動很小,且收購價格比台灣更高。“最近高雄果菜市場的紅蓮霧收購價是每斤16元(新台幣,下同),而這裡的收購價格是每斤33至36元,相差一倍。”林谷隆表示,瓊台農業合作的效應是雙贏的,台商給海南帶來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同時也將台灣水果帶進了大陸市場。

  台青乘風抓機遇

  沈曉明說,最近3個月,來瓊台商考察團絡繹不絕,上半年在海南注冊企業有16家,超過往年,相信下半年將迎來高峰。

  與台商一同入瓊的還有更渴求施展舞台的台灣青年。作為較早落戶海南的台灣商戶,泰龍城如今也是海口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泰龍城董事長助理潘柏志介紹,目前商城裡共有10余家台灣商鋪和45位台灣商家,多數是台灣年輕人過來開設的餐飲店鋪。

  29歲的台灣青年黃介玄在泰龍城經營一家台灣風味的燒烤店。原本在新西蘭學習西餐制作的他,畢業后在台灣開過日式料理店,但因“客人非常有限、成本開銷大”難以為繼。一年前,和家人來海口旅游,讓他萌生了到海口創業的想法。黃介玄的店鋪開張后,他一天的營業額最多時可到7000元人民幣,收入是在台灣的5倍。

  潘柏志表示,隨著海南旅游業越來越興旺,台灣青年在海南將有更大的發揮,向他們咨詢創業的台青也越來越多。

  李宗芳認為,台灣在餐飲、旅游、醫養等服務行業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海南的發展會為台灣青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近來,大陸方面出台了“31條惠及台胞措施”,各地區也陸陸續續出台了很多的細則。“可以看的出來,大陸在鼓勵台商台青就業發展等方面釋放出了極大的善意”,李宗芳說,希望海南也可以盡快完善落實相關措施,讓台灣青年在求學、就業、創業方面都有更好的環境。

(責編:胡倩(實習生)、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