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倔強少年張楊揚的追夢路

2018年08月14日08:50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兩年前,15歲的張楊揚在台北一場技藝競賽中失利,心有不甘的他一頭沖進大雨中,要“讓雨水淹沒自己的眼淚”。

“我從小就是一個很要強的人,心裡總有股不服輸的勁。”如今站在記者眼前的這位少年,17歲的臉龐透著同齡人少有的成熟穩重。

今年6月,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頒發首屆“鳳凰計劃”獎學金,張楊揚是10名獲獎者之一。該獎項專門鼓勵在台就讀高級職業學校、五年制專科學校的品學兼優的大陸配偶子女。

逆境中早熟的孩子

張楊揚出生在台灣,父親是台灣人,母親是西安人。由於父母離異,他自幼一直與母親、姐姐生活。

“他是個早熟的孩子,從小就特別獨立,也很懂得體諒家人。”母親劉曉娟說,自己在台灣人生地不熟,離異后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幸好孩子聽話,讀書用功。

由於是單親家庭,張楊揚的家境並不好,水電、房租、學費等支出僅靠母親一人微薄的薪資支撐。為減輕家裡負擔,姐弟倆經常出去打工補貼家用。

“媽媽和爸爸離異后,在台灣沒有其他親朋好友協助,一切都要靠自己,很辛苦。”張楊揚說,“姐姐之前罹患癌症,花了很大一筆醫療費,后來為就讀私立大學還申請了貸款。我的身體也不是太好,龐大的費用讓家裡面臨不小的經濟壓力。”

盡管身處逆境,但一家人互相扶持,努力改變命運。劉曉娟發現兒子性格內向、朋友不多,小學時就鼓勵他參加各種作文競賽,鍛煉他的表達能力。張楊揚學習勤奮,還常常幫媽媽做家務。為了減輕家裡的壓力,初中畢業后他選擇進入職校就讀,在校期間成績一直保持年級第一。

“兩個孩子特別不容易,也特別優秀。他們知道,隻有讓自己變強,才可能爭取更好的未來。”談起一雙兒女,劉曉娟既心疼又自豪。

倔強少年的大廚夢

張楊揚喜歡研究美食,而且把自己的那份“倔”勁投入其中。

“媽媽要出去工作,所以我從小就學會了自己做飯菜。”張楊揚說,平時在家他會研究食譜,不斷嘗試。

目前,張楊揚正在新北市庄敬高職的餐飲管理科學習,課程包括面包烘焙、西點制作、飲料調制等。他已考取面包烘焙証和飲料調制証,接下來准備參加西餐考試。平時他會去台北的餐廳打工,在實踐中學習技術、積累經驗。

“我是學校飲調社社長,平常要協助老師做課前准備,清點食材及領貨,維持課堂秩序,確保教室整潔,有時還會和老師討論上課進度。”張楊揚說,這些工作讓他得到了很大鍛煉。

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去知名賓館飯店實習,並舉辦“弱勢家庭寒冬送暖尾牙服務”公益活動,每次張楊揚都積極參加。他說,社會實踐幫助他積累經驗,體會如何將服務業做好,公益活動能幫到很多有需要的人,充實了他的生活。

“這兩年的年夜飯都是我做的,媽媽和姐姐都很喜歡吃。”張楊揚說這話時露出燦爛的笑容,生活中的艱辛苦澀並未在他臉上留下痕跡。

雖然還在念高中,但張楊揚已經有了創業規劃:“我想開西餐廳,讓大家都能品嘗到我研發的精致美食。”

呼吁多關心大陸配偶及子女

張楊揚說,雖然他出生於兩岸婚姻家庭,但在台灣成長並沒有覺得自己的身份有多特殊,因為周圍還有很多像他一樣的陸配子女。

據統計,自1989年大陸首例涉台婚姻在廈門登記以來,兩岸婚姻數量增長迅速。截至2017年12月,在大陸辦理結婚登記的兩岸婚姻已逾37.8萬對,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000到10000對的速度增長。

最近,有民進黨政客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歧視陸配的言論,遭到島內社會強烈批評。張楊揚說,那是個別人的言論,不代表所有台灣民眾的想法。“有些人想法比較極端,對我們這個群體抱持不友善的態度。”他希望台灣社會各界對陸配群體還應多一些關心和幫助,善待陸配子女。

近年來,兩岸都舉辦了一些幫扶大陸配偶及其子女的活動,張楊揚也參與過。不久前,他剛參加了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組織的“2018年台灣勵志青年大陸參訪團”活動,在北京和河南訪問8天。

“當地民眾對我們都很友善。”他說,小時候媽媽帶他回大陸,去過西安、廈門、武夷山等地。大陸的風景、文化和美食,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我希望多回大陸看看,也許將來會在大陸創業,去圓我的美食夢。”張楊揚說。(記者鐘群 查文曄)

(責編:胡倩(實習生)、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