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通道”上的港澳台心聲:把握機遇,共創偉業

2023年03月09日08:1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委員通道”上的港澳台心聲:把握機遇,共創偉業

新華社記者吳濟海、劉歡、謝希瑤

“有人說我是澳門人,有人說我是香港人,我會說我是大灣區人。”

“讓愛國愛澳的觀念在一代又一代澳門青年心中生根萌芽。”

“血濃於水的親情,定能跨越淺淺的海峽。”

7日上午,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何超瓊、澳門特區全國政協委員馬志毅、台籍全國政協委員江利平三人“同框”亮相,表達了把握機遇和共創偉業的心聲。

何超瓊委員:我是大灣區人

“有人說我是澳門人,有人說我是香港人,我會說我是大灣區人。”在澳門出生、到香港發展多年的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信德集團董事長何超瓊這樣自我介紹。

何超瓊委員高度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投身其中。“大灣區在2020年時的人口已經超過8600萬,在2021年它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2.6萬億元人民幣,這些數據代表什麼呢?我看到的是龐大的市場、豐厚的人力資源以及無限的發展潛力。”她說,大灣區就是香港發展的大舞台。

她認為,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香港應該擔當大灣區“引入來,走出去”的“超級聯系人”,抓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才能把優勢賦能到國家建設當中。

何超瓊委員回顧了自己二十幾年來在珠三角地區發展與合作的經歷。她感慨地說:“大灣區已經擁有搭建好的全球獨有的海陸空接駁的多模式聯合交通平台,我是一個見証者和推動者、參與者,我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

她說,香港、澳門與大灣區廣東9個城市,本來就是一家人,手足之情時刻在心裡。隻要目標一致,同心協力,凝聚共識,用好國家賦予我們各自的優勢,把大灣區做大做強,我相信一定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攜手共圓中國夢起到非常好的展示作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正能量。

馬志毅委員:助澳門青年把握時代機遇

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澳區省政聯會長馬志毅委員多年來關注澳門青年發展,組織過多次“政協委員進校園”活動,邀請委員給學生講述他們的奮斗故事,講述國家的發展與改革成就,增進澳門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幾年來,活動已經覆蓋30多所澳門大中院校,參與師生人數超過11000人。

有學生告訴他,過去覺得政協非常“神秘”,但通過參與活動才發現原來政協委員就在身邊,各行各業人士都可以通過奮斗成為政協的一員。“這也正是我們舉辦活動的初心,對澳門學生的未來成長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增進了他們對國家的認同,讓愛國愛澳的觀念在一代又一代澳門青年心中生根萌芽。”馬志毅委員欣慰地說。

他鼓勵澳門青年到內地來,親身感受、親眼目睹國家的發展與變化,2021年曾組織政協委員與澳門青年赴貴州省從江縣考察交流,那裡是澳門對口幫扶縣。“在走訪過程中,每位澳門學子都忍不住為村民生活的巨大改善而感到驚嘆和高興。”馬志毅委員說。

“我發現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十分關心粵港澳大灣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發展。”他說,自己將繼續通過各種方法,為澳門青年解讀更多國家和大灣區的利好政策,讓廣大澳門青年把握住時代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新時代的祖國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江利平委員: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台盟中央副主席江利平委員生長在湖北,祖輩扎根在台灣。“十幾年前,我第一次回台南祭祖,那裡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讓我倍感親切。”他說,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在台灣同胞身上閃耀著光芒。

江利平委員介紹說,很多台灣同胞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會在湖北隨州舉行的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上共敬始祖,恭讀頌文。台灣嘉義縣中埔鄉頂埔村村民,每年農歷三月三、九月九都會來到湖北武當尋根謁祖。

“我們像親人一樣團聚。”他說,“2011年我隨團去台灣交流,專程前往頂埔村,鄉親們熱情相迎,一見面就拉著我們的手激動地說‘大陸親人來了’,這感人的一幕在我腦海裡久久回蕩。”

江利平委員說,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我看到祖國大陸始終敞開胸懷期待游子,秉持尊重、關愛、造福兩岸同胞的理念,推動兩岸深化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和各領域融合發展。

“相信血濃於水的親情,定能跨越淺淺的海峽。”展望未來,江利平委員堅信,“兩岸人民定能更加緊密地手拉手、肩並肩、心連心,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

(責編:劉葉婷、崔越)

最新報道

    人民網2023兩會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