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駐點筆記丨“美豬洗產地”實錘 台灣食安難逃“墨菲定律”
新華社台北10月12日電 題:“美豬洗產地”實錘 台灣食安難逃“墨菲定律”
新華社記者劉斐、石龍洪
台灣的進口雞蛋風波未息,“核食”危機未消,持續多時的“萊豬”爭議眼下又爆出新的黑幕。
10月初,台北街頭一個鹵味攤挂著醒目提示牌:本店使用台灣豬。臨近飯點,攤前人流稀少。“肯定還是有擔心,隻求沒那麼衰。”顧客陳女士說。
陳女士的擔心是:可能吃到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一種)的豬肉制品。萊克多巴胺有強心功用,可能引起心跳過快、心律不齊及心肌缺血等副作用。
2021年1月1日起,民進黨當局不顧民意反對,強行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與30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之后,買豬肉先看產地,以求避開美豬,成了許多台灣民眾的習慣。
近日,桃園市衛生局配合台“食藥署”通報,在該市兩家公司查獲進口近15萬公斤美國豬肉,產地卻標示為加拿大及英國。其中,9萬多公斤產品已全數售出,制成的火鍋肉片已流入餐飲攤店。
一時間,輿論嘩然,群情激憤。
有台灣民眾表示:特意看了產地,結果還買到美豬,令人生氣。
有生鮮肉經營業者嗆聲:隻要民進黨當局全部溯源稽查就能知道“美豬”去向,“但他們願意查嗎”?
有媒體質問:“美豬”開放進口將滿3年,除了這次事件,是否有更多“偽標”產品早在市面流竄?
當初在開放“萊豬”爭議中,民進黨當局拒絕明確標示含有萊克多巴胺,稱可通過標示產地來區隔,並以赴美查廠、新增貨號、逐批查驗、清楚標示、嚴格稽查等“進口豬肉全方位管理措施”安撫人心。
桃園市民意代表牛煦庭批評民進黨當局,當初信誓旦旦,宣稱開放“萊豬”會把關食安,事實証明是徒具形式,放任廠商用混充方式規避產地標示。
民眾黨民意代表邱臣遠11日表示,“美豬”食安疑慮早有端倪,由於當局長期漠視,才導致狀況愈演愈烈。當局應加緊追查市面上是否仍有標示不實的“美豬”,更要增強查驗力度,減緩民眾恐慌,為食安嚴格把關。
早在今年5月,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抽查市面上289件含豬肉成分食品,卻找不到1件標示美國產制的豬肉商品。然而,據台衛生福利部門統計,年內進口自美國的豬肉及豬內臟約3700噸。
彼時,消基會便質疑背后恐涉及“洗產地”,呼吁當局加強監管。如今,擔憂成現實,島內輿論一聲“嘆息”何其沉重:台灣食安問題終究難逃“墨菲定律”——如果事有變壞可能,不管可能性多小,它總會發生。
消基會董事許宏宇表示,應針對“美豬”進行普查,公布所有流向,才能讓消費者安心食用豬肉,且不應如同雞蛋事件“擠牙膏”般公布。
所謂雞蛋事件,背后涉及包括蛋荒、蛋價高、蛋不安全等連串問題。近年來台灣持續缺蛋,以致民怨沸騰。不久前,一家本地小公司被曝進口逾8000萬顆雞蛋,領取1.75億元新台幣高額補助,背后黑幕疑雲重重。之后又有進口問題蛋錯標有效日期事件被曝光,遭民眾怒斥“民進黨讓人吃臭蛋”。近期,台中市查獲兩家蛋品廠商,混用進口蛋制造冷凍殺菌液蛋,產地卻標示為台灣。
雞蛋事件疊加如今的“美豬洗產地”事件,讓台灣社會質疑當局能否保証食安。有媒體發問:業者六七月就進貨,直到中秋節前兩三天才被查獲標示不實,美國豬肉幾乎都已進了消費者肚子,這種稽查效率還好意思拿來說嘴?
記者日前在台北一家餐館點了一份炸豬排飯,隨口問店員原產地。“我們店不用‘美豬’啦。”店員指著窗口張貼的告示說。
“沒用啦。現在標示都有造假。”旁邊一位年長食客插話道,“吃什麼都不放心,隨便啦。”
台“食藥署”日前宣布,查獲標示不實的“美豬”經檢驗並無萊克多巴胺,自即日起恢復實施進口豬肉逐批檢驗,至少維持一季。
然而,民進黨當局的食安保証猶如“狼來了”,並未打消民眾的心頭疑慮,業者也仍隻能在醒目處張貼告示,以自証清白、維持生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