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4月PMI驟跌影響廠商信心
2025年05月07日07: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新華社台北電(記者李建華、楊曉靜)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台灣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驟跌5.3個百分點至48.9%,結束連續兩個月擴張轉為收縮,未來展望指數創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跌幅。分析認為,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廠商對未來前景的看法,廠商態度保守,多選擇觀望。
中經院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台灣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指數由2024年7月以來最快擴張速度(56.8%)驟跌9.3個百分點至47.5%﹔生產指數也中斷連續兩個月擴張轉為收縮,指數大跌8.3個百分點至47.5%。中經院指出,新增訂單指數與生產指數大跌並轉為收縮,是4月台灣PMI轉為收縮的主因之一。
中經院表示,數據反映“大部分廠商被關稅嚇到了”。面對關稅不確定性,制造業廠商對前景擔憂從而變得保守。
數據顯示,制造業六大產業中,三大產業PMI呈現緊縮,分別為交通工具產業(47.1%)、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48.2%)與基礎原物料產業(48.7%),另外三大產業PMI雖仍保持擴張,但均錄得明顯下跌。
未來展望指數則中斷連續3個月擴張,指數驟跌23.1個百分點至36.0%,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跌幅。六大產業之未來展望指數皆滑落至20.0%至40.0%的緊縮速度。
中經院分析認為,經理人對未來景氣看法轉為緊縮,除了觀望態勢外,亦反映面對不確定性,暫緩接單與人力雇佣。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業者觀望的態勢已反映在本月制造業的人力雇佣政策。反應相對落后的人力雇佣指數中斷連續11個月擴張轉為緊縮,跌至2023年9月以來最快緊縮速度(46.6%)。
在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中,PMI以50%為榮枯線,當指數大於50%,代表景氣擴張,反之則為緊縮。
(責編:楊光宇、劉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推薦閱讀
打開客戶端體驗更多服務
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