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活動成果豐碩——

“在鄂投資發展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本報記者 柴逸扉文/圖
2025年07月11日09: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圖為參與活動的台灣嘉賓在會場外合影。

  人工智能、電子信息、鄉村振興、文化體育……在近日於湖北舉辦的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以下簡稱“台灣周”)上,數千名兩岸嘉賓相聚荊楚大地,參與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共話兩岸融合發展。

  本屆台灣周以“融合發展 共建支點”為主題,涵蓋主體活動、鄂台經貿產業對接、青年交流交往三大板塊共14項活動,在武漢設主會場,在襄陽、宜昌、黃石設分會場。

  

  聚焦前沿科技

  人工智能是此次台灣周的熱門話題。在海峽兩岸(武漢)人工智能產業合作交流會上,武漢市副市長孟暉介紹,截至2024年,武漢全市的人工智能企業有1300多家,產業規模已經突破了700億元,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92家,上市企業29家。希望通過活動能夠讓兩岸進一步加深對人工智能發展趨勢的認識,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這是我第一次因台灣周活動來到武漢,重點考察這裡的人工智能項目。”台企富思人工智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凱鈞說,湖北有人工智能的人才優勢和產業基礎,尤其是武漢光谷,這裡算力基礎設施和人才儲備實力強,許多當地的科技企業都是理想的合作對象。未來,公司計劃在湖北開展AI相關項目,並考慮設置兩岸人工智能研究院。

  不只是人工智能,本屆台灣周結合湖北諸多優勢產業,邀請兩岸嘉賓開展前沿科技方面的研討交流。在海峽兩岸(武漢)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交流會上,兩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知名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圍繞自動駕駛、新能源、車聯網及配套系統等汽車產業領域,開展產品、技術、人才等方面交流合作﹔在海峽兩岸(襄陽)新一代光芯屏技術產業合作交流會上,兩岸專業人士圍繞車載顯示、半導體制造、光電技術研究及產業鏈整合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

  點贊發展環境

  “兩岸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勢不可擋,湖北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及便利的對外貿易渠道,產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明顯。”談及此次湖北行,台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本次活動他帶10多家台企前來尋找合作機遇,涉及電子、金融、食品等行業,期待可以收獲滿滿。

  統計顯示,本屆台灣周期間共有39個鄂台合作項目集中簽約,總金額139.75億元,涵蓋半導體、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制造、文化旅游、汽車零部件、農產品加工、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例如,滬士電子今年在黃石加碼投資,將生產人工智能專用配套的高級印刷電路板﹔荊福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增資擴能,為荊州工廠打造智能化生產線。

  作為台企代表,超穎電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銘宏對湖北的營商環境大加贊賞。他在發言中說,在項目建設初期,黃石市政府為超穎電子提供一對一、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務,從公司招工用工,到創新研發等各方面支持公司發展。項目從2016年9月開工建設,到2017年10月投入生產,隻用一年的時間就完成量產,並於2018年10月轉入全面盈利階段。“台企的投資信心來自當地政府的貼心服務。有不少台商朋友都說,在鄂投資發展能感受到家的溫暖。”黃銘宏說。

  注入青春活力

  球場上切磋球技、展演中以武會友、草坪上盡情歡唱……作為本屆台灣周的重要活動,樂活兩岸——2025漢台青年文化體育嘉年華近日在武漢舉行。嘉年華設置了棒球、武術、冰球、匹克球、乒乓球、非遺體驗、草坪音樂節等8項文化體育類交流項目,組織《編鐘樂舞》大型荊楚文化展演,讓兩岸青年暢享文化體育盛宴,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大陸運動員的訓練體系和競技水平非常值得學習,也讓我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來自台灣台中市的乒乓球助理教練張健鵬此次和40余名台灣乒乓球運動員來到武漢進行技術交流。張健鵬稱,體育交流是兩岸青年溝通的重要橋梁,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兩岸青年有機會深入交流,共同成長。

  青年是本屆台灣周上的主角,除了嘉年華活動,兩岸年輕人還一同參與了各具特色的活動,互學互鑒、交心交友。在近日舉辦的海峽兩岸(武漢)青年時尚創意節暨第四屆長江杯金裳獎決賽中,兩岸近百名高校學子、青年設計師走上秀場,展示創意服裝作品,碰撞智慧火花。在第十一屆“金銀湖杯”海峽兩岸(武漢)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上,主辦方緊扣人工智能、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熱門領域設置賽道,搭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的逐夢舞台。

(責編:艾雯、崔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