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湘台會向台胞發出熱情“邀約”——
“這裡不僅有火辣的美食,更有值得奮斗的機遇”


點擊播報本文,約
“歡迎更多台灣青年來湖南看看,這裡不僅有火辣的美食,更有值得奮斗的機遇。”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七屆湘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以下簡稱“湘台會”)上,在湘台商、羅莎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鄭揚向台灣青年發出熱情“邀約”。
本屆湘台會以“共享新機遇 融合向未來”為主題,設置首屆海峽兩岸(湖南)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2025年湘台企業家攜手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活動、第四屆海峽兩岸農業文化交流活動、2025湘台青年企業家融合發展大會等四大專題活動,吸引400余名台灣嘉賓參與。
推動互利共榮
開幕式上,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表示,湘台兩地人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通,在湘台資項目累計達3223個、台企超700家、投資規模超千億元。台灣已成為湖南入境游第二大客源地、雙向旅客超500萬人次。希望湘台雙方以本屆大會為新起點,深化產業鏈供應鏈技術鏈對接融合,推動全面恢復湘台直航和各領域貿易合作。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潘賢掌表示,本屆湘台會圍繞兩岸新型產業合作、青年創新創業等深入交流,對新形勢下推動兩岸經濟融合共享共創新發展機遇具有重要意義。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加強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期待。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表示,正如本屆主題所強調的,“共享”意味著互利共榮,把資源、經驗與機會帶給更多人﹔“融合”則是心手相連、文化相融,將不同優勢結合,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只要懷抱共同認同和願景,兩岸合作就能跨越任何困難與挑戰。
作為湖南對台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動,湘台會自2005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六屆。本屆湘台會共簽約42個合作項目,總投資額92.03億元,涉及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現代農業、電子信息等領域。
看見投資機遇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張家界的雲海,峰林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這裡簡直就是仙境!”在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的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台灣海峽兩岸旅行發展協會理事長蕭博仁連連感慨。盡管已來過張家界多次,但他稱每次都有新驚喜。
在張家界市慈利縣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湖南)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百余名台灣旅游業者受邀來到張家界,與大陸從業者面對面交流。大會現場舉行了“山海協作”文旅簽約儀式、兩岸畫家共創贈畫儀式﹔發布了海峽兩岸旅游融合發展共建宣言﹔為張家界市文化旅游突出貢獻人物授牌及海峽兩岸旅游商品設計大賽獲獎作品頒獎。
有著30余年旅游從業經歷的蕭博仁認為,旅游業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橋梁。“旅行是台灣民眾認識大陸的重要方式,許多台商正是通過旅游了解大陸市場,進而選擇到大陸投資創業。”他說。
考察期間,台商們“打卡”了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張家界慈利茶馬雄風旅游區等當地近年新增旅游業態點。台商吳仁珷說,行走在張家界,能隨時隨地與歐美、日韓游客擦肩而過,“張家界全球廣闊的客源結構和不斷升級的文旅產業,讓台商看見新的投資合作機遇”。此次他帶了許多台灣民宿業者前來考察,便是來尋找新機遇。
優化營商環境
在以“攜手同心 產業青春融合”為主題的湘台企業家攜手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活動上,長台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籌)宣布成立,湘江科學城(長沙)管委會、湘江國投分別向台灣青年創業者推介創業孵化全周期服務舉措。
湖南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潘杰波表示,湖南將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優化台灣青年來湘發展政策環境,促進湘台兩地企業間的信息共享、資源對接,讓合作更加順暢。期待大家積極推動產業合作項目落地實施,為兩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在以“科技賦能農文旅·兩岸智匯啟新篇”為主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農業文化交流會上,海峽兩岸農業專家展開對話交流,湖南向台灣嘉賓展示了當地名特優農產品。期間,台灣嘉賓還赴洞庭湖博物館、麋鹿苑、“田園牧歌”亞熱帶水果博覽園、君山產業開發園、湘北水產良種場、張谷英(天下第一村)等地實地參觀考察,近距離感悟岳陽“瀟湘一幅畫,岳陽邀天下”的發展格局和蓬勃發展的農文旅產業建設。
“父親當年帶著台灣的技術來湖南,是‘單向扎根’,現在我們是‘雙向奔赴’。”扎根湖南的台商鄭揚表示,自己從一家小店起步,發展到如今全國300多家門店、1000多名員工的規模,“公司的每一步都得益於湖南這片土地的包容和堅持兩岸融合的發展理念”。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瑾瑾表示,湖南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政策措施,為台灣同胞在湘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