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駁余茂春的滿紙荒唐言

信 強
2025年11月20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日,一度活躍於美國政壇的反華“干將”余茂春以《為什麼中國喊的“台灣統一”口號是一場騙局》為題(以下簡稱“余文”),在美國小報《華盛頓時報》刊文,妄稱中國大陸統一台灣的訴求是一場“由恐懼、意識形態與欺騙所支撐的騙局”,並洋洋洒洒列出所謂“十大理由”,對大陸對台戰略和政策惡語相加。雖然該文的內容和觀點錯漏百出,在內行看來根本不值一駁,但是對於不了解台灣問題是非曲直的讀者卻頗具欺騙性,因而本著“奇文共賞”的初衷,本文將對其觀點逐一予以批駁。

  余文中列出的第一條理由是,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在台灣領土上統治任何一吋土地,自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台灣在政治、法律和軍事上始終不受其控制”,因此大陸的統一一說“純屬謊言”,自然更加談不上“再統一”。這一奇談怪論,不過是重演將“政府繼承”偷換為“國家繼承”概念,借以混淆視聽的故伎而已。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權也始終屬於中國。在1945年8月台灣光復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之前,是由中華民國政府作為中國的代表,擁有和行使對台灣的主權。但是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建立並取代了中華民國政府在國際上的合法地位,因而也自然繼承了對台灣的主權。雖然政府有所更迭,但是中國的主權從未分割,大陸和台灣同屬於中國的事實也從未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中國追求實現國家統一亦屬天經地義。

  余文第二條理由是,“台灣的主權與獨立問題並非國共內戰的副產品,也不源於任何血緣和語言上與中國的鏈接。”並妄稱“台灣的現代主權誕生於1980年代末以來的民主化過程,而非歷代王朝”,與烏克蘭等國家一樣,台灣的“國家地位源於政治覺醒,而非帝國崩潰”。現代民族國家主權地位的來源雖各有不同,但是一國內部某一地區的所謂“政治覺醒”或“民主化過程”便可以產生主權地位,這一“政治學新論”著實是令人咋舌。而且任何對中國近現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同屬一個主權國家——中國,而之所以會陷入現今的分隔狀態,就是因為當年蔣介石政權在發動國共內戰失利后敗踞台灣一隅,加之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涉,才導致台灣問題產生並延續至今,但自1945年實現光復以來,台灣便已然重新成為中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一個地區,這一地位從未發生過改變,台灣所謂“現代主權”實不知從何而來?

  余文第三條理由稱,“歷史淵源、古代移民遷徙或王朝統治皆不能成為現代並吞和主權申索的理由”,並且以2016年臨時仲裁庭對中國南海主張的裁決作為依據,以此來証明國際法否定和反對以“歷史權利”作為領土依據的合法性。且不論這個所謂的仲裁庭本就是一個與國際法院毫無關聯的草台班子,其做出的所謂裁決不具有任何國際法效力,更不用說中國根據歷史權利對南海島礁提出的主權聲索,其國際法理依據與政策邏輯跟台灣問題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與此同時,余茂春似乎也忘記或者是刻意裝作不知道,作為中國的“祖產”,對南海島礁的主權聲索是大陸和台灣的共同訴求,因此為“公允”起見,他是不是也應該給台灣同樣扣上一頂“新帝國主義者”的帽子呢?

  余文第四條理由是,大陸執著於實現統一的動機是基於“革命神話”以及“革命復仇主義”的意識形態,而非為了實現民族復興。毋庸諱言,“解放台灣”的確曾是中國大陸沿用多年的政策口號,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大陸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和平統一”的方針,並持續貫徹至今,其所體現的根本不是余文所說的什麼“革命復仇主義”,反而恰恰體現了中國大陸的自信、胸懷和擔當。與此同時,堅決反對“台獨”分裂,爭取早日完成國家統一,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而且是14億多大陸人民共同的心聲和夙願。中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丟”,這不是什麼“革命復仇主義”的體現,而是中國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最基本、最正當的要求,同時也是中華歷史、文化對“大一統”執著追求的最直接反映。

  余文的第五條理由是,中國大陸“從未真正關心領土完整”,大陸的行事依據“始終是意識形態,而非地理現實”。眾所周知,中國在近代經歷了百年屈辱和磨難,被迫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尤其是寶島台灣因此遭受日本50年殘暴的殖民統治,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為了保家衛國浴血奮戰,“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一寸山河一寸血”等誓言至今依然振聾發聵。今天大陸對任何“台獨”分裂活動的堅決反對和打擊,正是這一誓死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精神的體現和延續。

  余文第六條理由是,美國政策“從未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無論是三個《中美聯合公報》、“與台灣關系法”或“六項保証”,都“未承認中國大陸對台灣的主權主張”。隨后又以新加坡華裔自認為“新加坡人”而非中國人作為類比,聲稱多數台灣人自我認同為“台灣人”而非“中國人”,因而有理由“獨立建國”。雖然這兩者毫無可以類比之處,相關論斷之間也毫無邏輯可言,但是該文倒是“不經意間”道出了美國對台政策的虛偽本質,指明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言而無信,出爾反爾,並且一直在通過自作聰明地玩文字游戲,奉行實質性的“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政策,干涉中國的內政,阻撓兩岸實現國家統一。

  余文第七條理由是,台灣問題只是大陸“轉移焦點的便利借口”和“替罪羊”,是為了通過“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與台灣獨立危機”,借以“分散外界對中國犯罪行為的注意力”。姑且不論其妄稱大陸謀求統一是為了“轉移視線”這一觀點的荒誕不經,僅僅看一下余茂春所列出的“新冠疫情起源責任”等大陸“罪狀”,本就是無稽老調,作為曾在國務卿蓬佩奧身邊充任“反華智囊”的他,應該心知肚明。而所謂“對美芬太尼走私”問題,則純屬是“美國生病卻逼著中國吃藥”,而說起“反復違反國際條約和貿易義務”,對照一下他為之賣命的美國的所作所為,相信全世界民眾心中應該自有公論。

  余文列出的第八條理由是,大陸因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而將台灣視為“存在性威脅”,統一台灣的目的則是“企圖熄滅十四億中國人對自由的希望”。這一論調不僅罔顧台灣島內黨爭不斷加劇,尤其是賴清德當局不斷以政治和司法手段打壓迫害在野黨,大搞“綠色恐怖”的種種不法行徑,而且無視大陸數十年來飛速發展和堅持“一國兩制”方針的基本事實。1979年以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始終是大陸方面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而且時至今日,中國大陸政治社會繁榮穩定、經濟科技突飛猛進,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早已成為世界諸多國家競相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又豈會將台灣視為什麼“存在性威脅”?

  余文列出的第九條理由是,中國大陸長年在美西方建立起一套“精細而復雜的虛假宣傳網絡”,利用政界、商界、學界和輿論界精英作為代言人來“抹黑”台灣,其終極目標是“削弱西方的道德清晰,並使專制侵略正常化”。也許在余茂春看來,所有那些希望中美和平相處、避免沖突對抗、共謀合作發展的美國有識之士都是“中共同路人”,甚至是他眼中的“美奸”,隻有他“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觀點不僅暴露出他無端的傲慢,更使他的狂妄和偏執展露無遺。

  余文列出的第十條理由是,“揭露”大陸的所謂“終極騙局”亦即“統一”就是為了實現“帝國復辟”,進而重建對所有華語世界的“統治”。帝國?復辟?統治華語世界?看到這樣的“總結性”陳詞,筆者只能用“無語”二字來表達讀后感。對於余茂春這樣一個在中國長大並自詡為“中國問題專家”的人來說,從他的觀點中只能看出其對台灣問題缺乏基本常識,對大陸對台政策一無所知,對中國這個養育他的國家懷有滿滿的惡念、深深的敵意,沒有半點學術、隻有謾罵攻擊!

  縱觀余文,可謂“滿紙荒唐言”。不過考慮到作為被中國點名制裁的“反華政客”,余茂春在離開美國國務院后只能投奔同樣遭到中國制裁的哈德遜研究所,喪失了在美國依仗“旋轉門”淘金的大好機會,只能靠“台獨”勢力豢養,無底線地詆毀和攻擊中國大陸來度日謀生,那“一把辛酸淚”的滋味,恐怕也隻有他自己才能體會。

  (作者系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編:艾雯、張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