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探访台湾省南投县仁爱乡亲爱小学

赤脚的小提琴手(行走台湾)

本报记者 孙立极 王平
2015年01月29日08: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亲爱小学的学生全神贯注地演奏。本报记者 孙立极摄

  赤着双脚、身着红黑相间的泰雅传统服装的孩子们,神情专注又庄严。自他们稚嫩的小手,提琴声如一股清泉,缓缓地流淌在青山翠谷之间……

  这两年,这群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亲爱小学的孩子们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人们赞叹他们没有混凝土味道的琴声,更惊异这群生活在深山部落的孩子如何与西洋乐器提琴结缘。这背后是一个温馨又感人的故事。

  懂得木头会唱歌的孩子

  “老师,我想学小提琴。”2008年的一天,六年级学生阿杰对正在拉小提琴的陈佩文说。

  陈佩文、王子建夫妇2006年到亲爱小学执教。这所只有五六十个学生的小学校,位于海拔超过900米的亲爱部落,部落中泰雅人、赛德克人各半。和很多偏远乡村一样,不少青壮年出外谋生活,留下老人和孩童,或者是外出碰壁重回部落的父母。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小孩顽皮,常被父母打,彼此也常打架。

  陈佩文初到时有点不适应,“有的孩子拿鞋子丢我”。她喜欢小提琴,经常下山学琴。没想到,这一天,不喜欢念书、爱打架的阿杰主动提出要学琴,陈佩文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买了4把琴,找来阿杰等4个孩子,从教五线谱开始,每天中午教他们练琴。

  “他们学得好快,是一群懂得用木头唱歌的孩子。”陈佩文回忆,阿杰一拿起琴弓就能拉出好听的声音,四个月后就能演奏德沃夏克的《幽默曲》,而一般孩子至少要学两年才有这样的水平。

  让音符带来改变的力量

  孩子们展露的音乐才华,让陈佩文惊喜。更让她惊喜的是,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改变。“法国大文豪雨果说:‘文字、数字和音乐,是掌握人类智能的三把钥匙。’我觉得,他们或许可以发挥原本的音乐天分,让音符带来改变的力量。”

  陈佩文教孩子学琴,最初王子建很不理解。他原本规划到偏乡教几年书,便转行IT业。小提琴打乱了他们的步伐,两人一度吵到要离婚。冷战一年后,王子建“选择跳上她的船”。

  陈佩文成立提琴社团,孩子放学后6点到9点留校练琴。王子建就化身厨师兼司机,负责做晚饭,再把练完琴的孩子开车送回家。买不起琴,在陈佩文的建议下,王子建下山找老师学制琴。他向银行贷款30万元新台币(以下均为新台币),买下制琴工具、材料。自称“英文烂到爆”的王子建,硬是啃读了十几本制琴的原版英文书。

  陈佩文说,“拉琴后,孩子们个性有变化。但四、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定性,很难再改变,我们就从一年级教起,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触小提琴。”而第一位要求学琴的阿杰,进入初中后不再学琴,开始打架、酗酒。一位这么有音乐天分的孩子,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了,陈佩文非常心痛。“不可以再错失一个孩子”,王子建夫妇给自己一个更艰难的挑战——将音乐教育从小学延伸至初中、高中,甚至大学。

  老师是上天掉下来的礼物

  “这条路,真的走得很辛苦。”陈佩文说。3年前,他们将几个孩子送进草屯初中的音乐班。没有宿舍,王子建贷了650万元,在草屯买了一栋楼房。为了接送孩子,他们又贷款250万元买了一辆商务车。交通和住宿解决了,学费却没着落。一个初中音乐班学生一学期的学杂费就高达73400元。王子建一度愁到想去摆摊卖蛋糕。幸好一位台北爱心人士发动大家,3天内募到60万元,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房贷、车贷、油钱以及孩子们要考上高中音乐班的补习费……50来个孩子,让王子建夫妇每月11.5万元的薪水全花光,仍常常告急。夫妻俩前后贷款1000多万元,“现在车贷还完啦,房贷再还17年。”陈佩文笑说。

  然而,夫妇俩多年苦心没有白费。他们的故事传出后,获得了不少爱心人士的援手。2013年,“亲爱乐团”在南投县崭露头角。2014年3月,他们更获得台湾地区学生音乐大赛的冠军。在王子建夫妇的培训下,亲爱村成立了制琴班。亲爱村村长洪文全称赞陈佩文和王子建“老师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这份礼物不仅送给了孩子们,更送给了整个亲爱部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29日 20 版)

(责编:刘洁妍、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