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孙中山与台湾:两岸的历史联结 今日的和平脐带

路梅 刘贤
2016年11月12日13:3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1913年,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遭遇失败,被迫流亡日本,途经台湾时曾短暂停留,来到位于现台北车站附近的“梅屋敷”会见友人。这座当时有名的日式旅馆,如今是台湾唯一留存的孙中山遗迹场所,被作为孙中山的史迹馆保存下来。

孙中山曾到台湾三次,梅屋敷见证的是第二次。中正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邵铭煌博士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从当时日本人对孙中山的监视记录档案来看,孙中山这次只停留了约十个小时。

从历史的种种痕迹,可依稀拼凑出当年的场景。孙中山乘坐的轮船在8月的一个清晨途经基隆港停靠。此时,日本已开始忌讳孙中山的革命和“恢复台湾”的主张,殖民当局对流亡途经台湾的孙中山严密监控,并派人把他接到梅屋敷,名为接待和保护,实为封锁其来台消息,并催促他尽速离台。在此严峻形势之下,孙中山仍设法秘密会见了蒋渭水、廖进平、翁俊明、罗福星等抗日志士,并在当日下午再度登船,离开台湾。

尽管短暂,孙中山的三次停留给台湾留下的革命火种却影响深远。至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正处于日本殖民者高压统治下的台北亦举行追悼会。史迹馆里展示着当时《台湾民报》的报道:追悼会到会者有两千余人,主会者述“孙公乃东亚之伟人,汉民族之明星。其主义与人格,无论何人莫不尊敬而崇拜之。今死矣,无论何人亦莫不哀悼之”。

当年孙中山应梅屋敷主人之邀留下的墨宝“博爱”,现在就挂在史迹馆的厅堂之上。在台湾,尤其是台北,随处可见孙中山的痕迹。从梅屋敷到“国父纪念馆”,从逸仙公园到以“民族、民权、民生”命名的三条城市主干道,再到每年以纪念孙中山诞辰为名的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悬挂在一些办公或公共场所的孙中山照片和印在钱币上的画像,孙中山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尽管自2000年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开始,教科书被修改、纪念图腾减撤、研究机构遭遇经费削减甚至废止,都令台湾学术界孙中山研究的环境恶化,但邵铭煌认为,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对中山先生是敬仰和敬佩的。

“两岸从文化上、历史上是一家人。”邵铭煌说,孙中山是两岸历史的“脐带”,是两岸情感的联结。中山先生追求振兴中华、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他所倡导的博爱精神亦是对和平的向往,这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对于两岸关系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爱能化解一切”,共同纪念孙中山,可以拉近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

历史专业出身的邵铭煌曾担任国民党党史馆馆长,对孙中山的研究颇深。如今作为一名学者,他正潜心于从影像的角度研究、还原历史原貌。以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为例,邵铭煌指出,当时留有很多纪录影片资料,至少有5个版本,南京中山陵播放的只是其中之一。共享史料、共写史书,两岸还有许多合作的空间。

随着近年来世界各地文物、文献的新发现,对于孙中山的研究还不断有新的进展。邵铭煌主张,对于孙中山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呈现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多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以互联网时代的方式,通过新媒体、视频甚至两岸合拍高质量的孙中山主题电影来广泛传播,让两岸民众更容易也更乐于了解孙中山的事迹和精神。

如今,台北“国父纪念馆”是大陆游客到台北的必游景点,到此的游客都会向馆内孙中山先生铜像致敬,观摩卫兵换岗。和家人一起从南京来的管女士则选择了更清静的梅屋敷,她对记者说,自己年轻时常去南京中山陵,现在腿脚不好,爬不了那300多个阶梯,就不常去了,但到台湾还是要来看看,因为“孙中山先生是广受敬仰的。”细雨绵绵中,她静静地坐在回廊上,看着一对台北新婚夫妇在此取景拍摄婚纱照。

(责编:彭婧希(实习生)、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