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台湾写真:台湾“冠军面包师傅”吴宝春的寻梦之路

2016年12月17日09:5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高雄四维路上,一家常常需要排队才能进入的面包店,店里的明星产品“酒酿桂圆面包”和“玫瑰荔枝面包”每位顾客只能买其中一样,且只能买一个,其余面包也只限购六个。结账的队伍中,几乎人人都捧着一个明星面包。

面包店以主人吴宝春冠名,明星面包则是他在2008年和2010年参加世界面包大赛获得团体亚军和个人冠军的作品。出身于台湾屏东贫穷家庭,依靠自己刻苦钻研和奋力打拼,成为国际级烘焙明星的这位面包师,故事在台湾几乎家喻户晓;而他研制出来富有东方风味的欧式面包,也征服了人们挑剔的味蕾。

曾经,怕读书的吴宝春以为肯吃苦就可以不必读书,却由于识字不多,到台北面包店当学徒时,连猪排三明治的做法都记不下来,在入伍当兵后才从查字典重新学起;曾经,认为面包只是用来果腹的食物并无特别,然而,在一次食品展上吃到令人惊艳的法国面包后,吴宝春意识到面包的魅力。

家境的贫寒让吴宝春心底渴望成功、出人头地、改善家境。台湾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与之相似的成长经历,令吴宝春备受鼓舞,立志成为企业家。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包,让他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为了做出好吃的面包,不爱读书的吴宝春必须努力学习。学数学,以精确配料计量;学日语,以赴日本进修烘焙技术;甚至,还要学习体悟生活的精致与美学,才能知道什么叫“好吃”;在探索数年未能突破之时,更要学习“如何让心态归零”。

凭着一股不怕吃苦的韧性,吴宝春脱胎换骨。30多岁时,他已不是那个“想要成功,却不知成功是什么”的中学生,而是日夜训练准备比赛的选手。一位日本面包师傅告诉吴宝春,由于比赛时会紧张,赛前必须准备150分。“那我要准备到200分。”为了夺取2010年世界面包大赛个人赛冠军,吴宝春已暗下决心。

没有人可以教出世界冠军,吴宝春说,教练讲的只是概念,需要自己去理解,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训练成评审。他找来前六届比赛获胜作品的照片反复看了上千次,边看边揣摩面包的色泽、膨胀的力道,终于理解评审人给出第一名到第四名的标准。

“我是选手,第一次做出面包来,先站在评审的角度评分;如果分打得很低,教练身份就跳出来,告诉‘吴宝春’如何找资料、如何训练;接下来又做回选手,重新训练,再做面包给评审看。”吴宝春这样描述自己的训练“秘笈”:“我把自己训练成评审人、教练和参赛选手,一个人变成三个人”,“曾经练到忘了自己是谁,在训练和研发的过程中看到价值,甚至已不在乎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在台北的咖啡厅里,这位46岁的面包师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不紧不慢地讲着自己的故事,回望那个17岁学徒一路走来的30年面包师生涯,虽说辛苦,但很值得。

“我一辈子所有的方法归结起来就是:缺什么,学什么。站在很多元的角色去训练自己。这样很好玩,看问题比较没有死角。”吴宝春比赛后仍在学习,甚至包括面包基础课程。

12月上旬,吴宝春应邀到重庆,这是他首次到大陆进行技术交流,也借机逛了当地的传统市场,好奇地尝试重庆小面和麻辣火锅,赞不绝口。吴宝春过去几年到大陆访友,每到一地都满怀好奇,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食物。他发现大陆许多家庭主妇、年轻人都爱烘焙,“烘焙在大陆会非常火红,未来我一定会到大陆开店。”

吴宝春说,待自己在台湾的公司体系、人才培育更完善,就会去大陆城市调研当地食材,研发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做开店准备。2017年他会更多地到大陆交流,还会将《吴宝春的面包秘笈》一书在大陆发行简体字版。

“我有很多梦想。”吴宝春笑称,20岁时的天真想法至今仍在燃烧。这些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开在高雄和台北的“吴宝春麦方店”门庭若市。2011年,以母亲名字命名的“陈无嫌教育基金会”成立。

16日上午,吴宝春回到屏东县老家,给“陈无嫌教育基金会”获奖的学生颁发奖学金,这已是第六年。让妈妈的名字因这个基金会永远留在世界上,也是他的梦想。他想以此告诉家境贫寒的孩子:“知识改变未来、改变命运。”(路梅 刘贤)

(责编:程晓霞(实习生)、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