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遭遇海洋垃圾危机
台湾基隆海岸是海洋垃圾重灾区之一,外木山沙滩在台风后堆满垃圾及漂流木。 |
澎湖西吉屿秘境景点蓝洞旁,黑色玄武岩上堆积一片泡沫塑料等海洋垃圾。 |
塑料垃圾成堆,威胁台湾海洋生态。 |
台湾周边海域近年饱受海洋垃圾威胁,连知名景观马祖“蓝眼泪”都被垃圾掩盖而“欲哭无泪”。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台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与海洋大学今年合作开展“岛航计划”,以目视法进行海洋漂流垃圾调查,有高达76%的航次目击到海漂垃圾,共记录到698件,其中以塑料类垃圾占比最高,达66%。调查还发现,台湾本岛东北角至北海岸、兰屿海域的海漂垃圾密度较高。
宝岛已被垃圾包围
据台媒报道,台湾的金门、马祖、澎湖等地是海洋垃圾的重灾区,那里的海边已不再是记忆中细砂与浪花共舞的景致。据三地有关单位统计,每年从各处漂来的垃圾高达1800吨,相当于一辆3吨半的满载货车在海滩上倾倒垃圾1000多次,清完了又来,循环似无止境。
在台湾本岛的海岸线行走,同样能听见海哭的声音。台湾荒野保护协会统计历年净滩成果发现,全岛海岸线被180万吨海洋垃圾包围,平均每米分布0.7公斤。
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修说,台湾九成的海岸无人,也无法清理,被净滩带走的垃圾只是冰山一角,没被清出来的垃圾还是未知数。
有岛内学者形容,台湾受大陆沿岸流、日本暖流和季风影响,被迫成为东亚与南亚海洋垃圾的拦截网,加上自己产出的垃圾,宝岛已成了被垃圾包围的岛屿。台湾既是海洋垃圾的受害者,也是污染周边海岸的加害者。
建立废弃物治理平台
世界经济论坛研究报告显示,每年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相当于每分钟把一辆垃圾车的塑料倒进海里,污染程度严重,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重量可能超过鱼类。
海洋垃圾除了有碍观瞻,也进入食物链危及生态,影响人类的健康。海龟、海鸟、鲸豚误食塑料垃圾致死已不是新闻。塑料垃圾因日晒裂解,随洋流四处漂移,聚集形成五大洋的“垃圾涡流区”,规模和美国一样大,宛如“新大陆”,泡在海面的塑料微粒被形容为“塑料浓汤”,科学家证实塑料毒素已进入鱼体。
面对海洋垃圾包围台湾周边海域的严重问题,台湾“环保署”去年7月与环保团体共同成立“台湾海洋废弃物治理平台”。岛内专家认为,要减少海洋废弃物,第一步是源头减量。至于减量方法,要评估海洋废弃物来自何处。减少岛外来的垃圾需要多方合作,然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进展。
至于岛内垃圾,在清楚盘点垃圾来源后,“环保署”去年起陆续推出减塑政策,除了原先就规划的扩大购物用塑料袋收费的行业类别,新增14类店家不能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还发布“台湾海洋废弃物治理行动方案”,公告在2030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饮料杯、购物袋、免洗餐具,第一步举措是2020年先要求店家内用饮料不提供塑料吸管。
多管齐下应对挑战
减塑政策正在起步,目前“环保署”也正和“渔业署”讨论,建立渔网回收机制,并透过补助机制,鼓励养殖用泡沫塑料改为可重复利用的材质,减少废弃渔网和泡沫塑料。基隆已经先行推动渔具实名制,渔网上面都要署名,将进一步观察基隆试办情况,来考虑是否扩大实施。
除了源头减量,“环保署”也请水利单位评估,在垃圾较多的河川中游拦截垃圾。而在扩大净滩部分,明年会投入人力到非净滩热点的海岸净滩。但岛内环保团体称,当局行动速度依然比预期慢上许多。
船舶也是海洋废弃物来源之一。台湾“交通部航港局港务组”称,目前港务公司委托“环保署”认可的废弃物清理公司,到港口接收船舶的废污油水,不定时有巡查人员监看船舶是否偷排废水,也设有监控中心,拍照取证后确认排放废污油水,可罚30万到150万元新台币。
重点县市加强治污力度
在重点污染海域方面,针对辖区海岸线海洋垃圾偏多的问题,基隆市环保局回应称,基隆是“受害者”,海漂垃圾受海流、天气影响大,不少跨境、跨县市的垃圾都会随洋流漂来,每天至少清理1吨,仍清不胜清。
目前包括基隆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市等多个县市,都由县市政府与渔会组成“环保舰队”,不定期配合出海拖回废弃渔具等海漂垃圾,新北市环保局也让渔民拿海洋垃圾兑换专用垃圾袋、卫生纸、洗衣精等环保生活用品。但因数量太多,多数县市都对海洋垃圾感到困扰。
台湾“海洋委员会保育署”称,海洋垃圾的非资源回收垃圾比率高达九成,清理后须付出清运及焚化处理等费用,也凸显海洋垃圾问题的急迫性。今年下半年将持续与“环保署”及各县市合作推动无塑海洋理念,清除海洋垃圾,鼓励“环保舰队”运作,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