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新闻专题>>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选登

堂堂溪水出前村

2019年01月17日14:03 | 来源:人民网-台湾频道
小字号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水日夜喧。

等到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这是宋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桂源铺》。

而今天,我所面对的是台湾画家王太田先生根据这首诗而作的一幅山水画。

久久凝望,诗情画意尽收眼底。

……

记得是在2014年9月4日,我偶然读到当日《人民日报》人生况味栏目,由吴亚明、王炜两位记者采写的题为《画家王太田的大千世界》。

文章描述了画家早年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945年,王太田生于台南县一个贫寒之家,虽然少时就喜欢涂鸦,但经常苦于无钱购买纸笔颜料,直到就读台南师范时,才有余钱买平生第一盒水彩颜料……”

“时至今日,先生早已实至名归,却依旧长年闭关画室安静恬淡、内敛自省,但先生对于艺术教育推广和两岸文化交流不遗余力。”

文章还说:“这几年,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密,王太田先生也乐在其中。每当有大陆同仁来台,王太田先生总是扫榻以迎,与他们一起铺纸提笔,穿越在艺术的山水云烟之间。”

读了以上文字,令我感慨万千振奋不已。于是,想到自己50年坎坷人生,萌发了想给画家王太田去封信的念头。欲请老先生作幅山水画,用以砺志。

想了几天,我终于想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桂源铺》。

第一次给台湾同胞写信,而且是位山水画大师,心里不免忐忑不安。

先生能收到我的这封来信吗?大陆文字改革后的汉字他能看得懂吗?还有,这首意境深远的古诗画家会展纸泼墨吗?

但一想到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且同宗同祖,就打消了这些顾虑。

盼望着,盼望着,我终于盼望到由台湾王太田先生邮来的快递。信是9月13日寄出的,时隔一个多月即10月27日我就收到了画家的作品,令人喜出望外。先生还在信封里附言:“因在外地采风写生,故收到你的信较迟,见谅!”

认真地端详这幅<130cm×35cm>山水画。一股清流在连绵的丛山峻岭间或隐或现或缓或急,它左冲右突不舍昼夜。

小溪又像一条白色的绸缎,它从云端而来又飘向了山脚下的村庄。

我分明瞧见,在这村庄的前面和后面是茫茫的大海,一望无际。

最终,是无垠的大海接纳了它。

虽然我于中国山水画略知皮毛,但我仍然能感受到画家的良苦用心——山水相连。

还有画中的点线面、枯湿浓淡及运转变化的意和境。特别是画家将这首诗中的情理趣与画面中的山水石进行了完美的统一,呈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满纸云烟气势磅礴,使人叹为观止。

正如王太田先生所言:“画山水画时自己心中首先要有一幅山水画,画作是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我暗忖,先生一定是在深刻领悟《桂源铺》后,与古神会才谋篇布局的。其认真耐劳之精神深值得我学习。

随作品,先生还寄来了《王太田大师习、创、教五十周年暨宝岛心经山水画展纪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画集)》

……

再次仰望客厅正墙面上方悬挂的这幅来自海峡彼岸画家王太田先生的山水画,令人百交集回味无穷。

小溪心有所向,行有所达。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奔向大海。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言犹在耳。

元月2日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明确指出:“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

我想,在当今时代,这是海峡两岸利益和感情所在。同时,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诚然,我也期盼着与台湾画家王太田先生早日相聚,共话“堂堂溪水出前村。”

(文/ 安小桥)

(责编:刘洁妍、杨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