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新闻专题>>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

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征文选登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富美宫前的邂逅

2019年01月22日09:21 | 来源:人民网-台湾频道
小字号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4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三通”倡议,如今早已成为两岸交流常态。由于闽台“五缘”优势,每年有四十多万台胞回闽祭祖探亲,从闽南到客家,从家族到组团,热潮一浪高一浪。

因为研究闽台文化的关系,戊戌初冬的周末, 我来到了位于泉州南廓水巷尾主祀萧太傅的泉郡富美宫。富美宫香火鼎旺,在台湾有2000多尊分灵,对台湾民间信仰影响很大,每年都有近百个台湾分灵宫庙前来谒祖进香,这种神缘形成了闽台交流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古色古香的水巷尾,一支来自台湾的进香团,幡旗招展,锣鼓喧天。“刘教授!”突然从队伍里传来了呼喊,循声望去,原来是几年前参加海峡百姓论坛时认识的台湾年轻朋友陈凯峰和他的父亲陈垂滚老伯。

“报告刘教授,上次听了您的讲座后对我启发很大,我现在在台湾一家文化创意公司上班,做的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望着从稚气的大学生变成职业青年的凯峰,回忆的丝线把我拉回到四年前。当时我作为被邀请的学者参加了在台湾高雄举办的海峡百姓论坛,期间向300多名大学生做了“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专题讲座,阐述了中华文化与闽台亲缘。讲座的会议厅座无虚席,时而掌声热烈,时而互动提问,气氛轻松、活泼。

记得互动环节时,一个叫陈凯峰的同学问道:“中国是不是真的像电视上说的很多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虽然在入台之前就看过“大陆吃不起茶叶蛋”的报道,但这位同学的提问让早有思想准备的我仍吃惊不小,我微笑着说:“这位同学没去过大陆吧?大陆的发展今非昔比了,很多城市就像高雄一样繁华呢。欢迎你常回来看看,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有更多的体悟。在祖国大陆,一些地方不需要带现金,用手机微信和支付宝就可以出门买东西、吃饭,买不起茶叶蛋大概是因为卖茶叶蛋的阿婆没有收款二维码吧!”我的回答,引起了现场听众会心一笑,凯峰也笑着挠了挠头。讲座结束后,凯峰和几位同学专门留下来等我,对我介绍的闽台“五缘”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也送了几本海峡百姓论坛的文集、画册给他们,相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根,是把我们联结起来的天然的精神纽带。

富美宫前,凯峰从背包中掏出了几只卡通公仔:“刘教授,这个丘逢甲公仔,是我根据您讲座时提到的保台爱国英雄形象设计的;另外,这是我跟几个朋友编的关于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画册,敬请惠存。”

听陈老伯介绍,近几年凯峰辛勤地搜集整理关于闽台渊源的资料,对中华文化与闽台亲缘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文化创意作品,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提升,让更多人喜欢中华文化。

“我经常来福建采风,寻找创作灵感,体验真实生活。”凯峰说道,“这里是一条台湾文化的母亲河。像泉州的每条巷子,每个习俗,每碗小吃,感觉都那么熟悉,味正醇浓,真正感受到闽台文缘文脉出一统,亲情亲切是一家。”

这时,垂滚老伯也兴奋地从背包里掏出一本族谱影印件,“这次在泉州陈埭找到了颍川衍派涵江陈氏的族谱了,昭穆对联是:诗礼传家,淑德长垂奕冀;文章华国,徽声远播芳洲。我父亲是长字辈,我是垂字辈,按照辈分凯峰是奕字辈。找到了祖祠,真可谓认祖归宗了。”

看着对闽台文化如数家珍的凯峰和找到族谱的垂滚阿伯,我不由感叹:两岸共同的传统价值观念、人文性格、民俗风情、民间信仰,构成两岸同胞无法割舍的五缘情感,是两岸一家亲的真实体现,是两岸实现心灵契合的重要桥梁和联系纽带。

临别时,我告诉凯峰,现在大陆各地纷纷出台惠及台胞的“同等待遇”措施,欢迎他和年轻的朋友们有机会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

元月2日,习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海内外中华儿女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当晚,我收到了凯峰发来的信息,他引用宋诗“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冀望台海冬去春来,我以一首原创七律赠之:

“汉人稽史耕台早,

故土遥望路远岖;

鹿耳春潮思华夏,

安平晚渡衍程朱;

八千里路荆株在,

四十光阴和善濡;

两岸同心棠棣盛,

中华复兴展鸿途。”

 

(文/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教授 刘晓楠)

(责编:杨牧、刘洁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