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用无人机数西瓜——花莲青年卢纪烨的科技农经

2019年08月21日09:10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新华社台北8月20日电(记者石龙洪 何自力 吴鲁)立于田间,卢纪烨通过操控手中的遥控器,将无人机升至百米高空,拍下整片西瓜田照片,再利用大数据公式就可计算出西瓜数量,快速完成过去令农民头疼的“数西瓜”难题。

  卢纪烨在操作无人机(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卢纪烨所在的花莲是台湾重要西瓜产地,年产量达3万多吨,居全台首位。卢纪烨所在的花莲县寿丰乡,出产的西瓜以饱满、香甜的口感受到市场青睐。由于数量庞大,难以计算,瓜农通常只能“猜”数量,再与中间商谈价钱,常常被压价。

  回想起过去数西瓜的经历,卢纪烨坦言,多到怎么算也算不好。他与爱玩无人机的朋友合作,发展出高空影像盘点农作物技术,终于解决这一困扰。事后证明,通过空拍估算的数量相当准确。有了可参考数据,农民便有了与中间商讨价还价的底气,还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有利的出货时机,获取更大收益。后来,这一技术还用于监测作物生长情况,评估灾损等广泛领域。

  39岁的卢纪烨原本在城市里担任信息工程师。9年前,因父亲遭遇车祸,他返乡照顾父亲及家中的田地。

  回乡后,卢纪烨发现原来农民在产销方面面临诸多问题:既怕台风等极端天气导致减产,又怕作物丰产导致价格低落。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信息的不对称,生产者不知道市场上的供求情况,无法提前调节产量。

  于是,卢纪烨结合其信息背景与财金专长,联合当地农民成立网络营销平台“寿丰印象”,成为许多小农的经纪人。这一新产销模式,让农产品可直达到消费者手中,缩短产地与消费者间的距离,极大节省中间环节成本。

  卢纪烨展示两款自产的不同颜色的米(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如今,“寿丰印象”旗下有寿丰西瓜、鹰猎米、栗子地瓜、南瓜等几十种农产品。通过精心包装、推介,这些农产品逐步打响名声,收获稳定销量,让农民尝到甜头。

  在务农过程中,卢纪烨还不断寻找创新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并带动农民加强技术改造,在兼顾环境与自然的同时,提升作物产量、品质和附加值。

  例如,他们倡导“无毒”栽培。卢纪烨曾看见农民为防止病虫害而施洒农药,造成大量麻雀、鸽子死亡,老鹰捡拾这些鸟类尸体后也跟着中毒。为改变过去以农药生产稻米的方法,他们引进并训练栗翅鹰,用于驱鸟护稻,并成功打造“鹰猎米”品牌。这种稻米推出后,受到市场追捧,每公斤价格高达数百元新台币。

  “养鹰驱鸟护稻,其实成本很高,但教育价值更高,让消费者知道食用米的真正来源,让生产者知道减用农药,产量及获利并不会减少,创造双赢。”卢纪烨希望通过一个个创新尝试,倡导友善对待土地的理念,让农村实现转型升级,农民获得更高收益。

  卢纪烨在操作无人机(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卢纪烨也注意到近些年大陆在无人机、农业科技、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两个月前,卢纪烨获邀到福建参加海峡论坛泉台青年交流汇活动,这也是他第一次去大陆。

  “虽只有半天时间,但印象很深刻。”卢纪烨认为,两岸农业发展各有优势,交流融合让两岸青年擦出火花,两岸合作的潜力巨大。

  卢纪烨祖籍为福建泉州,回到故乡,他感到兴奋而特别,对祖先居住的地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能与大陆青年交流,通过开展实际合作,共同推进两岸农业、科技等领域发展。

  常有人说,花莲属于台湾后山,“好山、好水、好无聊”。卢纪烨却觉得,自己在花莲比在大都市更繁忙,在推动农业转型、智慧农业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会继续努力。”

(责编:李圆征(实习生)、贾文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