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大陆飞速发展,制度是最大优势——台胞看大陆发展70年

本报记者  柴逸扉  王  平
2019年09月09日08: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2018年10月23日,来福建福州创业的台湾青年李儒钦(右二)在福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索佳艺”众创空间与两岸青年交流。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1989年,我在上海外滩看向陆家嘴方向,只见到一片荒烟蔓草。1995年,我担任台北市议员时参访浦东,看到陆家嘴是一个大工地。”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等到1999年再次从外滩看向陆家嘴,感觉就像是在美国纽约从哈德逊河对岸遥望曼哈顿。现在,陆家嘴更是一副国际大都市、世界金融中心的派头。”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起起伏伏,从不相往来到交流日密,台胞因各自经历的不同,对大陆的了解也各不相同。但从台湾看大陆,有一点是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忽略的,那就是大陆70年来发展日新月异,变化翻天覆地,一如陆家嘴的风景变迁。

  进步和变化超乎想象

  从1949年两岸分隔到1987年台当局宣布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之前,两岸近40年处于隔绝状态,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内容、老一辈的记忆和台当局的政治宣传。而当台湾同胞亲身踏足大陆,眼前这片热土跟文字、话语中的大陆便交叠出全新的印象。

  “小时候,虽然我和家人都没去过大陆,但上学时老师都要求把大陆的历史、地理情况背到烂熟于心,毕竟我们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说,“长大后来大陆的机会变多,我在这里饱览了秀美山河,也见证了大陆日渐繁荣昌盛。从2004年到现在,每到一次大陆我就要感慨一次,怎么变化这么大,进步得那么多,真是不可思议。”

  1989年,上海元祖食品公司创始人张秀琬和同学赴大陆旅行,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她发现“这市场实在太大,物资不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却深。”“大陆这块地方,一定要去!”这个判断,催生了后来的元祖。而对自己在大陆生活工作近30年的经历,张秀琬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开着一艘小小快艇,在大风大浪中被飓风推着往前跑”。

  “来大陆之前,我以为大陆比较封闭、落后,没想到来了之后很受震撼。”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大二的台生陈韦廷告诉记者,大陆的发展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很多领域都在进步提升。“例如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道德观念的宣传推广,都很有成效。大陆学生也不是台湾媒体所说的‘书呆子’,而是注重全面发展,在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专长。”

  “中国速度”从何而来

  上世纪70年代,台湾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号称“钱淹脚目”,而大陆还没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一穷二白”。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动能逐步衰减,2000年后更是陷入停滞,“万物皆涨而薪资不涨”。大陆却展现了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快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岸发展速度的落差,台湾同胞看在眼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也形成了各自的独到见解。

  “从1949年至今,大陆为什么可以实现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我认为最大的优势就是制度。”黄智贤说,大陆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了适合国情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十几亿大陆同胞摆脱了饥饿和贫穷,正迈向全面小康。

  “大陆有巨大的人口规模和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只要制度安排和发展路线正确,就能够激发强大的发展动能。”庞建国认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潜藏的动能得以涌现,从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30年来,在意识形态的作祟下,台当局刻意让台湾疏离大陆,结果让自身格局越来越小,失去了发展机遇。”对比大陆的欣欣向荣,黄智贤说,台湾的发展正在停滞。除了“台独”思维,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也在暴露弊端,影响台湾发展。

  首钢基金创业公社港澳台总经理郑博宇表示,大陆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原因在于制度与国情能够相适应,政府效率高,社会有序充满活力,能够在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台湾的民主已经沦为民粹,进而让台湾出现‘经济失调、社会失序、政治失灵、政府失能’的情况。显然,台湾的制度和社会发展并不匹配。”郑博宇告诉记者。

  天地广阔任遨游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台商取道香港辗转来大陆投资,到今天数百万台胞在大陆生活、工作、求学,大陆对台湾同胞来说,意味着广阔的舞台、希望的热土。

  20世纪90年代初,张秀琬带着元祖品牌来到上海,她从一家小门店做起。如今,元祖在大陆已有近600家门店,并于2016年在A股上市,业务还扩展到大型儿童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和张秀琬一样的台商有千千万万。几十年来,台商投资大陆的版图迅速扩张,从东南沿海到华中再到西部,形成东莞、昆山、重庆三大台商投资聚集地,产业布局紧跟时代步点,从纺织等传统产业到笔记本电脑制造等准高科技产业,再到本世纪初的半导体、面板制造等高科技产业。

  有远见和胆识的台湾年轻人也在加入这个行列。郑博宇和他的朋友们搭建了双创平台“创业公社——台湾青年创业驿站”,如今进驻的台湾团队已达70多个,其中赵顾酵素成为首个登上北京大学生创业板的台湾企业,其他团队于各类创业大赛中表现亮眼。

  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同样收获甚丰。“来大陆读书一年多,感觉自己的眼界变得更开阔。”陈韦廷表示,求学期间,自己会和不同省份的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各地的风俗习惯。假期里他也会到各地探访,身临其境地感受大陆的丰富与多元。

  大陆方面不断推出新政策,为在大陆生活工作的台湾同胞提供便利,让台企和台胞备感温暖。越来越多的科技型台企正享受着与大陆高新企业一样的奖励与研发投入的税额抵扣;越来越多的台商有机会参与大陆地方政府的采购招标、公共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的台湾优秀青年可以享受大陆各地出台的人才优惠政策,在工资、住房等方面获得与大陆年轻人同等的待遇。

  “领取台胞居住证至今已过了一年多,这段时间我在网上购买火车票、办理大陆境内航班值机、银行开户等方面享受到很多便利。”谈及“同等待遇”在大陆的落实,郑博宇开心地说,他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温暖。

(责编:李枫、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