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詩歌音樂朗誦會在台北開誦【3】

【查看原圖】
演出結束后所有表演者及主創人員合影留念。孫立極攝
演出結束后所有表演者及主創人員合影留念。孫立極攝
來源:人民網-台灣頻道  2017年09月22日16:33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孫立極、陳曉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15日晚,伴著這首《春夜喜雨》,《聆響·行歌——兩岸詩歌音樂朗誦會》在台北開誦。

《教我如何不想她》、《再別康橋》、《如歌的行板》、《致橡樹》等20余篇兩岸膾炙人口的詩歌作品,經由方明、於同雲、杜寧林等十余位大陸資深播音、一級演員和朗誦表演藝術家深情朗誦,感染了在場的台北觀眾。全場不時掌聲雷動,甜美田園詩《夏夜》讓觀眾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思鄉懷古的《就是那一隻蟋蟀》則讓不少人感動落淚,當76歲的著名朗誦表演藝術家方明誦出《對衰老的回答》最后一句“在人類高尚者的豐碑上,一定會找見我的姓名!”觀眾紛紛起立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我20歲以后就沒聽過這樣的朗誦會了。”台灣《觀察》雜志社社長紀欣說,“今天真的非常精彩!”退休老師李楓也表示,朗誦會勾起她多年前教女兒朗讀新詩的記憶,“她當時的朗誦還得了獎。”她說自己非常喜歡新詩,但很多年沒有看過這樣的朗誦會,“聽得我都想寫詩了。”

高先生夫婦帶著兩個兒子來觀看音樂朗誦會,8歲、11歲的兩個男孩都表示很喜歡。高先生感嘆,台灣還在討論中學課本去掉多少文言文。作為家長,他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學習更多中國文化,不用說什麼理由,“我們以前也是這樣學的,古老的文化本來就應該留下來的。”

《聆響·行歌——兩岸詩歌音樂朗誦會》的總導演、著名朗誦藝術家徐濤說,他希望音樂朗誦會可以讓更多台灣人了解大陸對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台灣對大陸有很多誤解。我曾經在美國演出時碰到一位台灣詩人,他不想看我們的演出,認為我們不是朗誦只是喊口號。但我們厚著臉皮把他生拉硬拽來,看完后他立刻回家拿了一本詩集送給我們,希望我們有機會可以讀他的詩。那時我特別欣慰,也因此一直想到台灣演出。”

中國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用一年多的時間促成了這場台北演出。華藝音像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石永奇表示,弘揚中華文化,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凝聚民族感情,是兩岸文化傳媒機構的責任。他說,林語堂先生曾經說“中國的宗教就是詩”。詩既在中國人的經學之中,也在中國人的文學裡。舉辦這場詩歌音樂朗誦會,就是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以中華文化最具魅力和感染力的詩歌、散文為載體,用音樂、藝術的手段,呈現詩歌之魂和聲音之美。“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希望詩歌朗誦會能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兩岸同胞的民族歸屬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享到:
(責編:覃博雅、劉潔妍)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