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台商台胞看好大陸發展大舞台:扎根在江蘇 逐夢在熱土

本報記者  汪靈犀
2021年08月24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作為經濟大省、制造業大省,江蘇是大陸對台經貿交流最密切的地區之一。超過2/3的台灣百大制造業企業在江蘇投資興業,數十萬台胞在江蘇安居、興業、追夢。不久前,記者隨2021年兩岸媒體人大陸行聯合採訪,與近30名兩岸媒體人一同走訪南京、淮安、蘇州等地,了解扎根江蘇的台商台胞發展近況和生活日常。很多台商台胞在受訪時表示,在江蘇投資有安全感、發展有獲得感、生活有幸福感,這裡已經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深耕物聯網領域的“努力后”

  不是“80后”,也不是“90后”,出生於1979年的台灣青年蔡漢信笑稱自己是“努力后”。

  2002年,蔡漢信跟著台灣一家玻璃廠企業來到大陸,在浙江服務了大概十年,建立起對大陸的“初印象”,也越來越看好大陸的發展前景。“2013年,我從傳統產業轉型到通訊行業,工作地點從浙江到上海再到江蘇昆山,自己出來創業的願望越來越強。”2015年,當他得知昆山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便決心抓住機會,成立廣聯發通信服務有限公司,融入台青創新創業的熱潮。

  6年創業經歷,起起伏伏都是故事。蔡漢信的公司成立后,拿到江蘇有線在全省唯一的全業務代理權,成為第一批入駐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的創業者之一,並獲得兩年免租金、15萬元創業補助、50萬元創業項目研發資助等政策優惠。“剛出來時對市場很陌生,難免有些格格不入,不停碰壁,花了好幾年才摸索出自己的風格。”如今蔡漢信已找准了發展方向,公司由單一的通訊業務向動漫設計、物聯網等領域發展,逐漸闖出一番天地。

  目前,廣聯發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和“監控電梯異常狀況”等方面,並開發出一套“電梯物聯網”智能監控系統,協助社區監督管理電梯故障及安全隱患,銷量十分可觀。蔡漢信本人及其企業,也先后獲得“在昆台灣青年創業先鋒”“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等榮譽稱號。

  扎根大陸19年,蔡漢信也收獲了愛情。他成為一名廣東女婿,在昆山買了房,孩子在當地入學,一家人幸福開心。“當初來大陸是想努力賺到一桶金回台灣,結果一晃眼19年過去,已經愛上了這裡,不舍得離開。”問及未來人生規劃,蔡漢信毫不猶豫對記者說:“當然是扎根昆山,繼續發展啦!”

  在淮安發展起來的“蘭花大王”

  黃耿達是江蘇淮安遠近聞名的“蘭花大王”。

  台灣嘉義人、台商二代,黃耿達2010年跟隨父親腳步來到大陸,在淮安投資1500萬美元建生產基地,做台灣特色蝴蝶蘭品種的引進和栽培。經過10年發展,皇達花卉有限公司已年產蝴蝶蘭350余萬株,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

  “淮安兼有南北氣候特征,溫度、濕度適中,特別適合蘭花生長。”談起自家的蘭花,黃耿達滿是笑意:“在日本切花市場,我們的蝴蝶蘭佔有率達到了35%。淮安蝴蝶蘭就像富士蘋果一樣有名。”黃耿達說,正常情況下,他的公司一年可出口300多萬枝蝴蝶蘭到日本。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黃耿達受到不小沖擊,曾有好幾個月幾乎毫無收入。淮安市第一時間出台“惠台企9條”等措施,舉辦台商座談會等服務活動,幫助受疫情沖擊的台企快速“回血”。“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我們一方面繼續開拓海外市場,另一方面把合適的產品投入國內市場。加上節日消費市場的需求,銷量不愁。”黃耿達說。

  大陸針對台灣農民的“農林22條”措施出台后,黃耿達更充滿期待:“新政策對我們而言無疑是及時雨,相信將吸引更多台灣農業創業者西進發展。”下一步,黃耿達打算結合自己原有的農業資源,再引進台灣高端農業、醫養、文創、教育等資源,打造一個集文化旅游休閑於一體的綜合體產業項目,著力拓展內需市場。“大陸的發展日新月異,在這裡發展事業,我充滿了信心。”

  熱愛田園及公益的“農場主”

  台灣青年郭典易瘦瘦身材、人很精干,曾經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如今扎根蘇州,最早跟隨太太一起做蔬果種植, 2019年在錦溪開設了親子農場,成了一名“農場主”。

  這家名為“益點田”的親子農場,由郭典易和幾個大陸年輕人合伙創辦,不僅種植有機蔬果,業務還延伸到自然教育、手作體驗等。“我們引入台灣的飲食教育、自然教育、農耕教育,並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傳統習俗,創造更多讓孩子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了解農事,留下田園回憶。”這種結合種植、體驗、教育、旅游為一體的運營方式,受到許多都市家長歡迎,“益點田”贏得口碑,打開了市場。

  郭典易回憶說:“創業過程中,當地政府不僅給予科普教育基地補貼,還幫助融資貸款,解決農場小伙伴們的實際困難,讓我們更安心地投入項目建設。”近期,他們又在錦溪農業部門的幫助下承包了100畝智慧農業種植園,同時與上海的高端商場合作建設頂樓農場,既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也積極探索農業與二三產業交互融合的創新之路。

  “我們品牌裡的‘益’字,代表我們堅持在做公益,幫助貧困山區的小朋友。”郭典易告訴記者,去年疫情期間,他們還自發收購了周邊農戶一萬斤滯銷的大白菜,免費贈送給醫療站點、公安機關、敬老院,並且組織各小區志願者發起“抗疫助農”愛心認購,幫助周邊農戶順利渡過難關。

  同行的江蘇省台辦新聞處處長王春兵告訴記者,扎根江蘇的台商台胞普遍年輕,許多人是“新台商”“台商二代”。他們跟隨父輩前輩的腳步,到江蘇逐夢創業,從傳統制造業、電子行業向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及現代農業等領域不斷延伸。台灣姑娘謝丞恩英國留學后扎根南京,經營紅標雞養殖農場﹔從事復合材料研發生產的謝學煥2011年在淮安投資設廠,如今兒子兒媳在此接班創業、定居……越來越多的台商台胞看好江蘇、扎根江蘇,多角度、全方位參與到大陸經濟建設中,逐夢、筑夢、圓夢。

(責編:劉潔妍、劉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