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追尋台胞抗日足跡”系列①)
——台胞抗日50年的英勇事跡


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台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
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在日本侵佔台灣50年期間,台灣同胞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持續進行抗日斗爭。台灣同胞英勇抗日的史實,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民族氣節,體現了台灣同胞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追尋台胞抗日足跡”系列,通過記者實地探訪抗戰遺跡、深入採訪台灣抗日家族后人,帶您感受台灣同胞義不臣倭、浴血護台的民族大義與愛國深情。
80年前的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進入8月份的這些天來,盡管民進黨當局刻意保持沉默,台灣各界人士仍通過紀念集會、座談會、紀念展、圖片特展等方式,隆重紀念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共享勝利的榮光和喜悅。
從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到1945年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的50年時間裡,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台灣同胞,懷著“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的愛國激情,不畏強暴,前仆后繼,奮起反抗,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斗爭。台灣同胞英勇抗日的精神和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所建立的功勛,將被全世界的中國人永遠銘記!
奮戰守土,頑強抗爭
1895年4月,清政府因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台灣及澎湖列島被日本強行霸佔。消息傳來,舉國義憤。在島內,台灣民眾發出了“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的怒吼,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抗日斗爭。
新北市鹽寮海濱公園,一座由石塊堆砌的抗日紀念碑矗立在海灘之畔。1895年5月,日軍就是在此處登陸,拉開了日本殖民台灣的序幕,也展開了台灣人民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壯麗畫卷。
彰化縣八卦山上,台灣抗日義軍集結於此,與日軍近衛師團殊死搏斗,冒著槍林彈雨,前仆后繼血戰三晝夜並重創日軍,最終彈盡援絕,壯烈成仁者達四五千人﹔屏東縣佳冬鄉的步月樓前,面對登陸而來的近兩萬日軍,當地客家民眾雖勢單力薄但仍浴血守土,連村中婦孺都投入戰斗,不少人用的甚至是木棍綁菜刀﹔屏東縣長治鄉火燒庄內,面對日軍侵犯,義軍及火燒庄男女青年壯丁以土槍對洋炮,拼死抵抗,死傷慘烈,血性悲壯……據統計,乙未戰爭(指1895年台灣同胞為抵抗日軍佔領台灣而發起的戰斗)期間,部分堅守台灣的大陸籍官兵與台灣民眾組成的義軍並肩抗日,4個半月裡陣亡超過1.4萬人。
此后多年,島內起義烽火熊熊不熄,涌現出北部簡大獅、中部柯鐵、南部林少貓等被稱為“三猛”的義軍首領,苗栗事件、噍吧哖事件和霧社起義等抗爭血染史冊。另外,在祖國大陸五四運動以及馬克思主義傳播運動的影響下,以蔣渭水等為代表的台灣知識分子通過發起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創立文化協會、推動工農運動、組建政黨等非武裝形式,與日本殖民當局進行頑強抗爭。
為救台灣,先救祖國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反抗,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全國抗戰。除在島內採取暴動、起義等方式繼續堅持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斗爭外,許多台灣同胞秉持著“若要救台灣,必先救祖國”的信念,毅然來到大陸,投身抗日戰場,用實際行動來贏得民族獨立、台灣光復。
新北市蘆洲區友邦巷,一座由紅磚與石牆交錯砌成的閩南古厝,掩映在高樓林立的都市景觀中。古宅入口處,基座上鐫刻的兩個紅字“復疆”,表達了主人李友邦保國復台的志向。李友邦自幼就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成年后便赴大陸投考黃埔軍校,立志投身抗日救國事業。全面抗戰爆發后,李友邦提出“保衛祖國、收復台灣”的口號,號召各地台胞投身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民族解放與救國運動。
1939年,李友邦將旅居在閩浙一帶的台灣同胞組織起來,在浙江金華成立了台灣義勇隊,並組建台灣少年團。義勇隊和少年團的成員們活躍在抗日前線,從事生產、情報、宣傳和醫療等工作。台灣義勇隊從起初的42人發展到1945年的381人,成為台胞參加祖國抗日斗爭中人數最多、活動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抗日團體。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許多像李友邦一樣的台灣熱血青年冒著生命危險,間關萬裡,沖破封鎖,潛歸大陸,活躍於全面抗戰的連天烽火之中。丘念台在廣東組建東區服務隊,開展抗日活動﹔林正亨投筆從戎,參加廣西昆侖關戰役,后隨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據不完全統計,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時間裡,共有5萬多名台灣愛國志士回到大陸投身抗日,在大江南北留下許多悲壯感人的故事。
牢記歷史,奮發圖強
在日本佔據台灣50年的時間裡,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道,不屈不撓,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先后有65萬多名台灣同胞慷慨赴死,用生命完成頂天立地的壯舉,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然而,這段血淚寫就的歷史,在今天的台灣卻面臨著被淡化甚至被歪曲的嚴峻挑戰。近年來,民進黨當局鼓吹“台獨史觀”,推行“去中國化”政策,蓄意曲解歷史,甚至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用“終戰”字眼代替抗戰勝利。這樣的言行引發島內輿論痛批。
“80年前,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民眾爭相慶祝。台胞堅持抗日50年,涌現的英勇事跡數不勝數。”台灣歷史學者、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說,這些年來,台灣光復在島內已經被刻意淡化,台胞抗戰史也被刻意扭曲。我們要立足於歷史真相,以徹底還原歷史真相的方式,重構正確史觀。台灣人在抗日戰爭中沒有缺席。這段歷史不容忘卻,也不能忘卻。
慶幸的是,島內有識之士早已開始行動。2007年,林光輝發起成立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成員包括30個抗日家族。多年來,林光輝等抗日志士后代奔走兩岸,組織圖文展、追思會、座談會等活動,講述台灣同胞英勇抗日事跡,還原歷史真相。許多台灣青年也積極參與相關活動,了解真實歷史,培養家國情懷,立志奮發圖強。
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表示,我們紀念抗戰勝利,就是要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兩岸同胞要共同努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80年前,兩岸同胞共同投身全民族抗戰﹔如今,我們共同致力於民族復興偉業。”在京創業的小包智工聯合創始人、台青徐韜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