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台湾频道

 从事两岸工作26年,两岸关系发展“无役不与”。马英九赠言:“运筹协商,功在两岸。”年届古稀请辞获准—— 

高孔廉:谦和里的精明

本报记者 陈晓星

2014年01月29日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高孔廉向媒体致意。
  湄州摄

  陈晓星摄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突破近一个甲子的禁忌,实现了三通、赴台游、签订ECFA……这些成果都来源于海协会、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桌,在字斟句酌的一轮轮谈判中,记者镜头中总不缺席的人便是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秘书长高孔廉。

  新年伊始,传出高孔廉请辞获准的消息。春节前最后一次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请发言人马晓光评论此事。马晓光说:“高孔廉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即将离职的消息,我也是从媒体上看到的,因为是海基会的内务事务,所以我不便评论,但是我个人会打电话或者是写信向高副董事长表达不舍。”

  马英九叮嘱:手机常开

  虽然还没卸任,但近日高孔廉的活动都成了最后一次。1月20日他按日程出席有关会议,马英九在会上为他举办欢送茶会,回忆与高1988年在“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共事时,当时高已任副主委6年,马英九“空降”任主委,高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对外联络资源全部“贡献”给新任主委,全力协助马在任上顺利推动了“陆委会”和“海基会”的成立。马英九在茶会上叮嘱高孔廉,虽然离任,但“团队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手机常开”,他希望高孔廉持续为两岸关系提供建言。

  马英九在个人网页上称高孔廉为“老战友”,并赠言:运筹协商,功在两岸。

  高孔廉今年将满70岁,生于湖南湘潭,留美博士,“陆委会”初成立时便任副主委,在任7年。民进党执政时回到学界教书、赴美作访问学者。2008年5月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无役不与”。从2008年6月两岸恢复协商以来,每场协商都是高孔廉率领台湾的团队坐上谈判桌。

  高孔廉“心四重重”

  凡有人事变动,岛内常有“阴谋论”的解读。对于高孔廉的请辞,就有“不满千年老二”、“与林中森不合”等种种猜测。近日,海基会副秘书长马绍章澄清说,高孔廉原本在2012年、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卸任后即提出辞呈,但决策高层及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一再慰留,高决定暂时留任。去年高孔廉又表达辞意,希望在中秋联谊时与台商道别,林中森强力慰留。现在,高孔廉又再度表达请辞意愿。他认为,从事两岸工作已26年,眼见两岸关系朝向和平发展方向稳步迈进,自觉完成阶段性任务,加上另有生涯规划,拟在春节联谊会与台商道别后,离任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一职。在高孔廉的坚持下,林中森勉予同意,等2月海基会董监事会议通过后,辞职即可生效。

  高孔廉在回答记者“不合”的提问时说:“不是事实,不合不会合作一年半。”他本月22日与媒体餐叙告别,言谈之间的确丝毫未见恩怨是非,都是职责的思考与“急迫感”,他提出四个“念兹在兹”:两岸关系要和平稳定、人民的权益要获得保障、两岸的经贸要互利共赢、台商要能顺利转型升级。这四句话被台湾媒体报道为“心四重重”。

  高孔廉对于仍然躺在“立法院”待审过关的两岸服贸协议“有时间的急迫感”。他说,香港CEPA补充十的优惠,是去年6月台湾就应该拿到的,结果台湾服贸协议至今没生效,反而香港先向前走了一步。

  高孔廉在餐叙时分析,除了大陆市场占有率问题,台湾本身的产品也有待提高。如果台湾与韩国出口商品的前几名作比较,台湾产品能赢韩国的只有一项即电子产品,石化、机械、纺织品全部都输。这是竞争力问题,为了前途,台湾必须朝区域整合方向努力。

  

  记者观察:

  谦和里的精明

  两岸议题在台湾称得上是火药库,经常成为枪林弹雨之地。高孔廉虽是前锋位置,但不显激烈之态。他给记者的印象是谦和寡言,无论什么样的提问,只说该说的话,以微笑应万变,以点头代应酬。记者在台湾驻点期间曾参加高孔廉的餐叙会,他在餐桌上也不说应酬的套话,但会认真地听每一个人的介绍和发言,并时时点头微笑,不让客人感到冷淡。记者与之邻座,跟他谈起两会复谈时的采访,本想证实一个细节,但他以“噢,你去了?”作答,不加任何评论与说明。在沉默一会儿后,他突然认真地问记者:“在大陆,签定与签订有什么区别?区别大吗?”得到记者的回答后,他若有所思,记者追问他为什么关注到这两个词,他淡淡地说看你们写的报道有“签定”也有“签订”。我在想,这不只是关于新闻报道的好奇心,里面一定有字斟句酌的利害考虑。记者在他的谦和平淡里窥测到精明与敬业。

  高孔廉在公众场合打破谦和“不坏”之身的只有一次,就是骂蔡英文“混蛋”。两岸签署ECFA后,蔡英文表态激烈反对,高孔廉在被媒体问到此事时,居然脱口而出:“蔡英文这混蛋,她不是不懂,懂的人还这样说。”站在他旁边的人马上提醒他不能这么说,高孔廉坚持:“我就是要这么说。”

  这次的“失言”,是高孔廉任上的一次“任性”,也让人看到他谦和里的坚持与真性情。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再见,高孔廉!

联系本文记者

陈晓星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刘洁妍、肖红)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