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台籍化学家夫妇江英彦、黄美玉的人生故事

2017年05月14日11:12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今年88岁的黄美玉,是已故爱国台胞、中国有机硅化学奠基人之一江英彦的遗孀。近日,中新社记者在北京专访黄美玉,听她将江英彦和自己的人生故事娓娓道来。

  留学日本,心向祖国

  江英彦出生于1926年,和黄美玉都是台湾桃园人,两人从小熟识。1944年,江英彦赴日本留学,1947年开始学习化学,后就读大阪大学。黄美玉在江英彦的帮助下亦前往日本读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江英彦主动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建立联系,并加入中国留日同学会,通过《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等报刊了解到中国蓬勃发展的情况,逐渐产生回到祖国大陆、参加建设的愿望。

  黄美玉回忆:“当时在日本的很多台湾人想要回到祖国。江英彦的老师对他多次挽留,但他一心想要回国,认为只有回国才能真正学有所用。”

  1953年6月,为赶上祖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江英彦终止在日本的博士学习和黄美玉及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作为第一批归国华侨回到祖国大陆。

  回国前,江英彦和黄美玉在日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两人购买了大量化学方面书籍,足足装满十几箱,一起带回国。

  投身科研,鞠躬尽瘁

  回国后,江英彦夫妇被分配到对外贸易部天津商品检验局从事化验工作。

  语言问题成为两人遇到的最大困难,即使“氢”“氧”这样简单的中文化学名词也不懂。为此,两人买了初中化学课本,常常学习到深夜。

  江英彦参考从日本带回的书籍,经过反复试验,为商检局编撰了当时迫切需要的数种化工原材料的检验方法。

  1954年,江英彦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全国第一届高分子学会报告会。当时,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刚开始有机硅化学的研究,该所相关负责人发现江英彦在有机硅化学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遂调他到上海工作。

  黄美玉也随江英彦到了上海,两人唯一的儿子江光杰1955年在上海出生。

  1956年,江英彦夫妇随研究团队迁到北京,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随后的40多年时间,江英彦历任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等,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26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江英彦研制成功数十项有机硅材料的制备新技术,并使之实现了工业化;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研究成果,有20多项得到生产并应用于航空、人造卫星、军工等方面。

  江英彦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78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984年),日本高分子学会国际奖(1999年)。国际化学会于2011年设立“江英彦新材料青年奖”,表彰他的学术成就及在促进化学国际交流、培养青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作为科技界代表和台胞代表,江英彦被推选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发展进言献策。

  作为江英彦的夫人和得力助手,黄美玉也一直从事化学研究员的工作;50岁时,她再赴日本进修两年。

  不忘初心,大气人生

  江英彦和黄美玉曾于1996年回到台湾,这也是江英彦从日本回到祖国后,唯一一次回到故乡。期间,除探望亲友外,江英彦还受邀在台湾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及一些高科技公司作报告。

  自两岸开放探亲后,黄美玉共回过台湾四次。她说,老同学们都很羡慕她一直坚持科研、取得成就。

  江英彦2013年去世后,由于儿子一家长期在外工作,黄美玉大多数时间独自生活,但她精神矍铄,自得其乐。她每天有固定时间学习英文、看电视、上网,一个人出去买菜、活动。

  黄美玉说:“人还是要靠自己,不要依赖别人。家人、学生常常打电话来关心我,国内外也有很多好朋友,生活得很愉快。”

  黄美玉还提到自己经常看的电视节目《国家记忆》。她说,这个节目很好,国家的记忆应该留下来。

  作为台胞,她希望现在的台湾人能够了解祖国的建设发展、了解台湾同胞曾经历过多少的奋斗、抗争。她说:“历史不能遗忘,国家要继续富强。”(张晓曦)

  

(责编:唐萌(实习生)、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