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大罢免”完败有其必然


继7月26日由民进党策动的“大罢免”以0∶25的结果首遭惨败后,在8月23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民进党以0∶7的结果再遭惨败。如此完败并非偶然,这是台湾主流民意对民进党当局施政不满的集中爆发。从赖清德就任以来的施政方向、两岸路线与对美政策来看,两轮“大罢免”一败涂地的背后有其必然逻辑。
滥用罢免制度,背离民主精神
从形式和程序上看,“大罢免”虽依据台湾地区“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进行,但从目的与实质来审视,显然其缺乏正当性与合理性。台湾罢免制度本质上兼具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旨在纠正政治生活中极个别行政官员或民意代表的不称职行为。当被选出的行政官员或民意代表就职后出现不称职情形或违背民众利益行事时,选民便可通过行使罢免权终止其职务。然而,此两轮“大罢免”与制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其一,民进党策动罢免并非因为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存在不称职情形,而是意图通过“罢免+补选”来扭转其在民意机构中的席位劣势。新一届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刚就任不久,民进党便酝酿推动罢免,以及之后赖清德提出所谓的“清除杂质”,便是这一意图的直接佐证。其二,罢免横跨多县市、涉及多选区,对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群体实施无差别打击,已将原本针对个别公职人员的制度设计异化为政党斗争的工具。其三,在台湾经济低迷、民生压力加剧之际,民进党漠视民生需求,仍为一己之私执意耗费巨额公共资源推动“大罢免”,其将政党私利凌驾于台湾民众利益之上的本质暴露无遗。其四,“大罢免”貌似民主,实为民粹。民进党在投票动员过程中煽动政党对立,加剧社会撕裂,令本已备受诟病的台湾民主形象更加褪色。不难看出,两轮“大罢免”接连惨败是民进党罔顾制度初衷、违背民主精神的必然结果。
持续整肃恶斗,激起民众厌恶
赖清德就任以来,民进党当局在岛内制造“绿色恐怖”,甚至企图恢复所谓“军事审判制度”,严重破坏台湾地区的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制度,其纵容的“黑熊部队”和“青鸟”团体在岛内四处活动、恶意闹场,暴露“台独”势力日趋纳粹化的危险倾向。加之,岛内民众尤其青年世代长期面对房价高涨、薪资停滞、就业不稳等民生困境,怨声沸腾,民进党当局却无心也无力应对,反而频繁借助司法与行政手段打压在野势力,在部分司法案件缺乏明确罪证支持的情况下,依旧对在野党人士采取“抄家灭门”式追杀,由此引发外界对“选择性司法”与“工具化司法”的尖锐批评。
民进党当局的政治迫害行动不分内外,不仅在民进党内排斥异己,也打压驱逐那些曾表达反“台独”立场的陆配、岛内艺人。类似种种行径,使台湾社会人人自危。赖清德还企图通过发表所谓“团结十讲”助推“大罢免”,结果错漏百出,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遭到民众唾弃。目前岛内民意对其施政满意度及支持度均严重下降,TVBS在8月11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赖清德的满意度仅28%,不满意度却高达55%。台湾“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于8月16日更判断其支持度有进一步下跌的趋势。
煽动“抗中保台”,限阻两岸交流
赖清德就任以来持续强化两岸对立,不断散布所谓“新两国论”等“台独”分裂谬论,加剧台海紧张局势。今年3月13日,其悍然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抛出所谓“17项因应策略”,变本加厉地限缩两岸人员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宗教等领域的正常往来。为落实所谓“17项因应策略”,民进党当局还计划配套拟定10项法案、12项法规命令及近百项措施和计划,形成全方位限制两岸交流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举措违背台湾社会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因而遭到广泛反对和抵制。此罢免投票结果充分表明,赖清德的“抗中保台”路线显然已经失灵。
民进党当局阻断两岸交流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导致台湾经济与产业严重受损。以旅游业为例,今年6月,台当局“观光署”拒绝大陆人员赴台举办旅展,严重破坏两岸旅游界长期建立的合作机制和交流渠道,导致旅游项目停滞、相关产业收益受损、部分从业者陷入经营困境。同时,民进党当局推行两岸“脱钩断链”的经贸政策,直接冲击台湾在大陆市场的经贸利益。大陆作为台湾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与投资来源,相关产业链的紧密联系一旦受阻,就会反映到台湾经济民生上,例如农业出口受限使农民收益下降、制造业订单流失引发企业外移与就业压力等。
一味“跪美卖台”,危及台湾安全
赖清德就任以来,为消除美国对其不信任、不放心,不断通过利益输送和输诚献媚来强化台美关系。台积电作为台湾半导体产业龙头与全球芯片制造领域关键企业,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民进党当局为“倚美谋独”,不惜应美国要求不断施压台积电扩大在美投资并转移部分先进制程技术与产能。台积电正逐渐变成“美积电”,严重冲击台湾芯片产业发展。一是台积电在岛内投资计划的延宕会削弱台湾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扩张能力,不利于维持技术与产业优势。二是部分先进技术的转移会削弱台湾在芯片制造领域的集中优势,可能逐步丧失以技术垄断支撑的战略自主性。三是随着对美投资额的攀升,台湾在整体经济结构上呈现出对美依赖程度加深的趋势,自主性与抗风险能力大幅降低。民进党当局对美国无原则地妥协和退让,使台湾核心产业受制于美国并加速空心化,极可能导致出现台湾在关键产业领域被迫服从美国战略需要而非本土经济利益的情形。
面对美国高举“关税大棒”,民进党当局同样一跪到底,任美宰割。尽管民进党当局早已知晓美国“20%+N”高关税底牌,但为避免民众察觉其谈判无能而影响“大罢免”,故始终对谈判进程遮遮掩掩,讳莫如深。岛内舆论指出,高关税叠加新台币大幅升值,未来台湾可能继续面临产业链外移以及岛内经济动能减弱等严重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民进党当局仍置台湾经济和民生于不顾而一门心思地操弄第二轮“大罢免”,这必然让岛内民众更加厌恶。
民进党“大罢免”大失败的结局,昭示了违背台湾主流民意、违逆历史潮流的行径必将失败。倘若民进党继续罔顾民意,拒绝全面反省、彻底检讨,仍要在“绿色独裁”“抗中保台”“倚外谋独”的危险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将被台湾民意所彻底唾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28日 12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