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舉行座談會指出——
兩岸好台灣才會更好
人民網台北11月9日電(記者陳曉星、孫立極)“要承認自己的祖先和自己是中國人,有那麼難嗎?”台灣“中國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日前於上海舉辦的“兩岸關系三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提出的這個問題,反映了台灣社會“台獨”取得話語權的現實。圍繞這個問題,一場“兩岸好,台灣才會更好”座談會今天在中國時報舉行,學者、資深媒體人、教師等圍繞台灣人國家認同、兩岸一中原則等問題,從歷史、現實、未來的角度提出各自的觀察與研究。《中國時報》社長王豐在座談會總結發言時指出,要讓台灣大眾了解“台獨”是一條危險的道路,也是與台灣自身的歷史文化背道而馳的。兩岸好,台灣好,這是不可逆的大趨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沒有任何外來的或台灣內部的勢力可以逆向行駛。
台灣電視政府節目主持人黃智賢指出,台灣社會多數人並不支持“台獨”,但“台獨”政治勢力操縱教科書、媒體等打壓支持兩岸統一的聲音和團體,對年輕人實行“心靈的清洗和靈魂的騰籠換鳥”,一旦“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民意”形成了,“台獨”政黨就可以永久執政了。他們利用公權力“帶風向”,讓“我是中國人”的表達有恐懼和壓力,以鞏固自己的執政權力。
台北明湖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表示,在30多年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她看到台灣的歷史課本中刪掉了200多個中國歷史人物,當下中學生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很高。這就是“台獨”勢力要讓“台獨”思想一代一代滲透下去,最后他們可以坐享其成“台獨”的成果。
台灣《遠望》雜志社社長林金源從歷史的角度解讀說,從1895年開始,台灣人受的一直是“敵視對岸”的教育,“反中”情緒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一直被刻意誤導形成的。
新黨文宣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明正指出,“台獨”為了建構自己編造了太多的歷史謊言,反對“台獨”,就要有足夠的歷史知識來厘清真相,將真相告訴社會。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王高成表示,多年的事實顯示,兩岸關系好,台灣就有更好的經濟空間和外部環境﹔反之,台灣經濟受挫,外在環境壓力增大。執政當局如果不處理好兩岸關系,台灣受到的傷害會越來越大。
學者羅智強指出,“去中國化”就是“去世界化”,台灣曾經有競爭力的流行文化的底蘊就是中華文化,拋棄中華文化,沒有國家認同,兩岸關系崩壞,台灣不會好。
實踐大學副教授賴岳謙從國際的角度分析,二戰之后,很多歐美國家也採取“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國內的政治問題,以此來回應不同族群、不同政治團體的需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