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打破院系本位 跨界培養學生

台灣高校試水虛擬學院(看台灣)

本報記者 柴逸扉
2017年11月11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台灣大學學生參與創新設計學院的絹印體驗課。
  (資料圖片)

  調查並思考如何改善乘客公交候車體驗、運用建模軟件創作3D模型、通過課程訓練了解講故事的技巧與核心價值……五花八門的課程,讓台灣大學生在本專業學習之外有求創新、跨領域、重實踐的課程體驗。這便是虛擬學院的教育模式。

  前不久,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實踐大學等島內高校紛紛設立或籌備建立創新設計學院、人文創新數位學院等虛擬學院。這些學院的設立目的在於打破原有的院系本位,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多元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及回應社會需求的能力。

  跨學科培育復合人才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的保鮮期正在縮短。”台灣政治大學虛擬學院籌備辦公室主任李蔡彥說,過去傳統學院通常傳授學術導向的知識。虛擬學院希望透過讓學生思考真實世界的問題,提升學習動機,也讓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局限於學生的主修專業。“比如要多提升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設虛擬學院,是要培養社會所需的多元人才。許多學生體認到,光擁有專業能力,競爭力仍不足,需要積極培養第二專長,讓未來就業出路更廣,也更能運用跨領域專長,解決社會問題。

  “創新設計是時代需求,理當運用專業知識及研究成果服務社會。”在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的成立儀式上,台大副校長、創新設計學院執行長陳良基表示,世界范圍內的名校如斯坦福大學等都早已開設創新類的課程,為學生專業提升附加價值。台大曾派教授到斯坦福大學取經,未來將讓台大學生和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通過視頻同步在線上課,一起參與討論。

  追求創新與數字技術

  不論虛擬學院最終名稱是什麼,這些學院的核心目標都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與設計思考能力。

  比如台大創新設計學院核心課程是設計思考、使用者心理、說故事能力培養、腦力激蕩、團隊合作技巧等。課程從團隊組成、群體合作、創意激發開始,讓跨系所的學生有機會從不同領域出發,發掘生活周遭的實際問題,並深入探索問題來源,從使用者的角度思考創新的解決方案。

  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科技的日新月異,虛擬學院對創新的要求也體現在信息技術的普及上。

  以台灣政治大學為例。該校的人文創新數位學院要求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認識程序設計,也要會數據分析與解讀﹔同時也要求信息專業的學生將更多專業知識用於人文議題。李蔡彥說,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讓學生學會並善用數字技術解決社會問題,將是未來的教學重點。

  注重操作與解決問題

  “綜觀人類文化史的發展,木材的使用,早已融入我們生活之中。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過程裡,如何讓木材不至於褪色,需要‘設計’。”在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的“木工藝實作課程”開始前,台北科技大學副校長黎文龍說道。

  為了避免創新和思考的空洞化,島內大學的虛擬學院往往開設有實踐類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動手操作,化設想為現實。台大創新設計學院與台北科技大學合作的木工藝課程就體現了這一理念。

  3D打印、手繪訓練、縫紉技巧、音樂設計、影像拍攝……這些操作性強的課程都讓學生有了動手的體驗,增強了實踐能力。

  同時,虛擬學院的課程也十分注重社會性問題的解決。比如台大創新設計學院針對交通議題的專題課程“創新車輛設計”,該課程會邀請台北市政府的相關人員一同討論改進台北交通的提案﹔而貼近使用者需求打造“暖科技”的課程,將視角聚焦在身心障礙兒童的玩樂議題,希望通過創新思考及設計,帶給身心障礙兒童及其家庭更舒適的游樂、成長、互動環境,也從中體現人文關懷。

(責編:劉潔妍、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