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從娃娃抓起  促心靈契合(兩岸聚焦)

——第十五屆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側記

本報記者 馮學知 潘旭濤
2018年01月12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兩岸和平小天使”們在台灣新北市平溪區點放孔明燈,有小朋友在燈上寫下“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寄語。
  李俞柔攝

  台北民生小學的余孟臻(中)與爸爸(右)在桃園機場用自制的橫幅歡迎北大附小的伙伴郭聰鈺(左)。
  本報記者 潘旭濤攝

  2018年1月1日零時整,伴隨著迎接新年的歡呼聲,台北101大樓的煙火准時綻放。對北大附小六年級的劉涇衢來說,台北的這個夜晚將成為她2018年難忘的記憶。此時此刻,陪伴她邁入新年的正是半年前在北京認識的台灣小伙伴張鈞甯及其家人。與劉涇衢有著同樣體驗的,還有其他35位來自北大附小的同學。

  2017年最后一天的早晨,他們早早起床,滿懷欣喜與期待地奔赴機場,乘坐北京最早一班飛往台北的航班。接他們的大巴一到台北民族小學,等候在那裡的台灣小伙伴們便沖了上去。這些熱情歡呼、相擁在一起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兩岸和平小天使”。

  種下“愛”與“和平”的種子

  在2017年7月的北京,2018年1月的台北,由全國台聯、全國少工委和台灣中華企劃人協會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分別舉行。來自北大附小和台北3所小學的近40對小天使結對互訪,入住對方家庭,一起學習交流,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017年7月,第十五屆活動在北京開營時,也恰逢翁林澄發起這個項目的第二十五年。1991年,時任中華企劃人協會秘書長的翁林澄與中國兒童活動中心等簽署備忘錄:次年147名台灣少年、兒童前往北京,進行為期一周參訪﹔一個多月后,33名大陸小朋友來到台灣,入住台北、台中等地的“接待家庭”,正式為首屆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拉開序幕。

  “當時兩岸開放探親不久,我就想能不能為兩岸下一代做點什麼,便一點點把這個活動做起來。” 第一屆辦起來后,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怎樣也要辦到30屆吧”。由於活動經費幾乎都靠協會自籌,回想從活動創立至今的歷程,已是年過花甲的翁林澄雖覺不易卻很堅決。“兩岸心靈契合,要從下一代做起。”他說。

  開辦25年來,已有2000多名海峽兩岸的青少年參與其中,“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已成為兩岸青少年交流中頗具影響力的品牌活動,翁林澄得到了兩岸各界越來越多的支持。“以前只是在各個省、市進行交流活動,后來各方都很積極爭取承辦,就改以學校為單位。”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表示,活動原本沒有計劃年年辦,上一屆活動是在2014年,在各方的呼吁下,雙方於2017年重啟交流活動,並約定將繼續堅持下去。

  “能和台北的小伙伴度過2017年的最后時刻,一起迎來2018年,將是值得他們銘記的寶貴記憶。”活動陸方承辦單位,北大附小校長尹超親自帶著36名學生來到台灣。她認為,參加這樣的活動將會給孩子們帶來純潔的友誼,是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她希望,“兩岸和平小天使”這個品牌活動能真正發揮意義與價值,“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愛’與‘和平’的種子,不斷加深兩岸人民的民族情、同胞愛。”

  台北民族小學教師鄭女士雖然是第一次參加活動,卻已是活動的鐵杆支持者。她不僅鼓勵自己的孩子報名參加,還帶動了她班上的學生踴躍報名。參加本屆交流活動的台北民族小學學生一共有13名,有一半都來自鄭女士的班級。“因為我覺得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難得的機遇,兩岸同文同種,他們或許可以交到一輩子的朋友。”鄭女士解釋道。

  “因為她是我的姐妹”

  去年7月,孩子們從北京回來后的興奮勁兒給台北的家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對年底北京小朋友的到來更加充滿期待。“11月份接到通知,說他們年底要來,我們家長就建了個群,商量著帶他們去哪裡玩,給他們買什麼紀念品。”張鈞甯的媽媽曾女士表示,家長們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希望能給北京來的小朋友最好的回憶。曾女士同時也擔任了此次交流團的志願者,跟著孩子們一起活動了7天,孩子們越處越親近的情形她都看在眼裡。“本來是在家裡給涇衢單獨准備了一個房間的,結果第二天兩個孩子就睡在一起了。”曾女士笑著說,他們已經約好,寒假涇衢一家都會再過來。

  台北家長和小伙伴的熱情讓北京來的小朋友們感動不已。飛機一抵達台北,11歲的郭聰鈺初到異鄉,既緊張又興奮。當她到達出站大廳出口處時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原來,她的台灣小伙伴余孟臻正與爸爸舉著一條用很卡通的浴巾制作的歡迎橫幅,迎接遠道而來的她。羞澀可愛的余孟臻一見到郭聰鈺,就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原本內心忐忑的郭聰鈺感到溫暖不已。幾天的行程中,郭聰鈺與台灣的伙伴們一起上課、參觀、游覽、學習,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最讓她難忘的還是在余孟臻班上聽課的情形。“老師對同學們說隻要跟我說10個字以上就可以得3分,於是一下課大家都圍過來跟我握手說‘你好你好你好……’讓我哭笑不得。”每每講起這段,郭聰鈺就忍不住咯咯笑了起來。

  接待北大附小五年級學生楊明暉的是台北民生小學五年級學生馮若淇。馮若淇的媽媽說,上一次她從楊明暉那兒離開的時候差點哭出來,“回來之后也常想起她,沒想到隻待一周她們關系會好成這樣。”在楊明暉家裡,兩個小女孩一起玩拼圖,一起追大陸的綜藝節目。這次換馮若淇接待,她纏著媽媽又買了副一模一樣的拼圖,提前下好了最新幾集《奔跑吧,兄弟》,准備和楊明暉一起看。媽媽逗趣地問她為什麼對楊明暉那麼好,“因為她是我的姐妹啊!” 馮若淇傲嬌地說。

  “孩子有機會,我們才有機會”

  兩岸小朋友會從彼此的交流與學習中受益,從事20多年小學教育的鄭女士如今更加堅定這樣的看法。她敏銳觀察到,兩岸的小朋友在性格上有很多互補的地方。“大陸的小朋友知識面廣,競爭意識強,善於團隊合作﹔台灣的小朋友更加活潑,善於自我表達,比較有創造性。”鄭女士說,盡管活動結束了,但她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回去之后還是要鼓勵我的學生更早、更多地到大陸去交朋友。”

  “兩岸的小朋友在一起沒有分隔、沒有區別,他們見面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相擁,實在令人感動,覺得付出再多也都值得了。”談起這些天陪伴孩子們的感受,楊毅周頗為動容。他相信,孩子的內心都是天真無邪的,希望兩岸的小朋友能夠沒有任何干預和阻礙地交流來往。

  兩岸關系遇冷,民間交流也免不了要受影響,本屆活動能夠得以順利舉辦,著實克服了不少阻礙,台北民族小學校長黃耀農對此深有體會。“一開始向家長開說明會,有少數家長擔心,現在民進黨執政,學校帶著小朋友過去大陸交流,會不會不恰當?”他反復跟家長們解釋,不要因為大人的想法影響孩子們走出去交朋友,影響他們互相了解、學習。對於兩岸關系,黃耀農認為青少年交流是基礎。“要給孩子機會,孩子有機會,我們才有機會。” 黃耀農說道。

  翁林澄堅信,兩岸青少年的持續往來將使兩岸關系最終受益。他指出,第一屆兩岸和平小天使幾乎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兩岸人民之間的善意會這樣一屆屆傳下去。“我們希望將25年來的資料匯總在廈門以及金門建立博物館,把這些寶貴的資料都記錄保存下來,為兩岸同胞留下這些美好的回憶。”關於未來,翁林澄又有了新的規劃。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1日 20 版)

(責編:劉潔妍、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