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為大陸聽障兒童搭一座“彩虹橋”——記台灣“媽媽”李紹華

2018年05月03日10:18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她曾是一名職場白領,現在選擇做一名志願者,成為近30個大陸聽障孩子的“媽媽”,她就是來自台灣的李紹華。在北京通州區,李紹華創立了“彩虹天使咖啡屋”,凝聚社會各界愛心,為聽障兒童提供幫助。

從小在高雄長大的李紹華,是台灣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研究生,從事基金工作10年,握有美國財務分析師執照。7年前,她隨丈夫來到北京定居,“意外”成為一名全職媽媽。

帶孩子過程中,李紹華成立了一個公益劇場,自己當導演,編排兒童節目,在周邊學校等地進行公益演出。這本是帶孩子一起玩耍的事情,卻因一次演出發生了變化。

2016年暑假,李紹華一行來到位於北京海澱區的天雲聾兒康復中心表演。“演出結束后,校長問我能否留下來,教教那些有聽力障礙的孩子演出音樂劇?”李紹華回憶說,當時她也希望用音樂劇為聽障孩子的康復提供幫助,便答應下來。

不久,天雲聽障學校搬到六環邊上的通州校區。“新的地方要有新的希望,學校教室變得又大又新,正好適合舉辦新的活動來激勵孩子。”李紹華說。

北京天雲聾兒康復中心校長全貴雲說,音樂劇圓了聽障孩子們的“主角夢”,但比聽力康復更艱難的,是讓大齡孩子們掌握職業技能,從而能夠走出學校,融入社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紹華借鑒了台灣經驗。“台灣有‘喜憨兒烘焙坊’,我們也可以有‘聽障兒咖啡屋’。”李紹華重新拾起大學知識,寫好企劃書。她把咖啡屋描繪給孩子們聽,孩子們高興得直拍手。

然而,夢想變為現實的道路並不平坦。李紹華拿著企劃書一家一家找投資,全部吃了閉門羹。“那時內心的焦慮和壓力很大,也曾想過放棄,但一回到學校,看到孩子們滿是期待的眼神,我就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

終於有一天,來自遼寧的企業家、天雲學校長期志願者王月女士在看完聽障孩子們表演的音樂劇后,資助了一筆資金,聽障兒咖啡屋得以啟動。

有了設備、場地,如何培訓?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每天早晨,李紹華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后,得乘2小時公共交通到達咖啡屋,開始一天的工作。孩子們一個詞語聽不懂,李紹華就像樹懶般拉長音慢慢讀﹔一個動作看不清,她就手把手、一對一教﹔糕點工藝復雜,她就從相對簡單的手工餅干開始教。

“教孩子做點心難,沒想到賣點心更難。”李紹華說,微店開賣第一個月,她和團隊自掏腰包,奔走親友間尋找訂單﹔開賣第二個月,眼看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平台上出現了第一筆“續命”訂單。

“上海的郭女士訂了1200元的寶貝蛋糕,她留言‘請多給我一些廣告單,我想推薦給同事吃’。那個時候我們才知道要做廣告單。”李紹華說著眼中泛起了淚光。

李紹華回到咖啡屋告訴孩子們這個“大單”的消息,孩子們聽到消息,面面相覷,相互用手比畫,突然歡呼鼓掌。孩子們非常在意這個訂單,不停有孩子來問李紹華:“我們會不會做不出來?”

借助人工耳蝸、助聽器等設備,孩子們的聽力會得到一定提升,但心理障礙仍需要專門引導。與正常孩子相比,聽障孩子融入社會,需要克服的另一個困難是心理障礙。

為此,彩虹天使咖啡屋開設了專門的客服電話,由聽障孩子們接聽。她們還組織了多場現場義賣,讓孩子們從勞動中找回自信、融入社會。

一年來,彩虹天使咖啡屋組織了12次培訓,教近30個聽障孩子學會5種糕點的制作方法,訂單收入22萬元,給孩子們發放獎勵金4萬元。此外,孩子們還成功接聽了近百次客服電話。

小學員的媽媽張寶俠說:“糕點培訓課程改變了我的孩子,孩子可以理解父母的難處,回家主動做家務﹔未來希望不只是甜品培訓,更希望孩子能找到一份有尊嚴的工作。”

全貴雲感慨地說,一些家庭為了幫助孩子康復傾家蕩產,而孩子們也希望能自食其力,贍養父母。現在,很多愛心人士會通過平台購買咖啡屋的點心,孩子們也有了自己的獎勵金,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是否可以辦一個對外營業的咖啡廳?或者通過一些餐廳把我們的孩子推薦過去?”李紹華說,她將沿著這條愛心之路繼續走下去,這個故事永遠沒有結束。(陳旭 季小波)

(責編:溫慶(實習生)、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