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醉心水墨長河 情系兩岸文緣——專訪台灣著名畫家江明賢

2018年06月14日08:34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醉心水墨長河 情系兩岸文緣——專訪台灣著名畫家江明賢

  新華社台北6月13日電(記者賈釗、陳鍵興)30年前,46歲的江明賢沖破重重阻力跨過海峽,帶著53件畫作走進北京中國美術館,成為1987年兩岸恢復交流往來后首位“登陸”舉辦個展的台灣畫家。

  當時,他的作品中隻有幾張“想象中的大陸河山”,但而后他常年奔走兩岸,足跡遍及大陸各地,不僅留下大量作品,還積極推動兩岸書畫創作交流,成為深結兩岸文緣的重要文化人。

  不久前,新華社記者和台灣旺中媒體集團在台北聯訪江明賢,聽他講述當年的“破冰之旅”、創作心得以及親歷30年兩岸書畫交流的動人故事。

  1988年4月,江明賢在台北發布將赴大陸辦展的消息,立刻遭到島內一些人的質疑、攻擊甚至警告,有熱心朋友勸他三思而后行。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江明賢在行前記者會上表示,辦展就是把體現台灣風土民情的畫介紹給大陸觀眾,以畫會友。

  “我是一名國畫家,更是一名中國人,能有機會到大陸交流,這是國畫家的榮幸。”他當時如是說。

  在大陸辦展期間,他拜會了大陸畫壇眾多名家。令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時至今日,他仍記得造訪李可染先生寓所時的情形。

  據江明賢回憶,原定拜訪時間是30分鐘,但他和李可染仿佛是久別重逢的師生和好友,談了整整一上午。江明賢帶了畫集請李可染指正,李可染也拿出年輕時的臨摹和寫生作品為江明賢解說,上了一堂令江明賢畢生難忘的國畫課。

  與國畫大師劉海粟先生的重逢,也給江明賢的首次黃山行帶來獨特的驚喜。在黃山上,這對忘年之交合繪“黃岳雄姿”,成就了兩岸繪畫史上一段佳話。

  江明賢說,小時候曾聽長輩講起,祖輩三百多年前從福建閩西永定縣渡海來台。在大陸期間,他專程回鄉祭祖。幾經尋訪,他找到了有土樓的江家村庄祖厝,還查到自唐代傳下來的族譜。

  結束這次行程回到台灣后,等待他的卻是“禁止出境兩年”的處分。當時他任教的學校迫於壓力,也沒有續聘他。

  江明賢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形容那段時間。因為隱居家中,他有充分的時間精心整理大陸之行留下的寫生稿,全心投入創作。

  約半年后,對他的“出境限制”解除了。隨著兩岸關系緩和,越來越多台灣畫家到大陸辦展交流、游覽創作。

  至今,江明賢已往返大陸200余次。他直言喜歡氣勢磅礡的題材,大陸的大山大水給了他很多啟示。他認為,自己近年創作的高峰是2011年與大陸著名畫家宋雨桂合作完成的《新富春山居圖》。

  元代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備受推崇,后毀成兩段,又經世代輾轉,分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與浙江省博物館,2011年在台北首次合璧展出,引起轟動。而在前一年11月,江明賢接到北京來電,邀請他與宋雨桂共同主筆創作一幅描繪當代富春江山水的新作。

  在歷時近一年的創作中,兩岸畫家多次到富春江採風。宋雨桂還曾飛赴台北,與江明賢在畫室探討整體布局,最后潤色階段則安排在北京。2011年8月,高60厘米、長66米的《新富春山居圖》面世。江明賢說,兩岸畫家合作一幅畫意義非凡,彼此可以改動對方的畫,充分體現了包容和謙虛的中華文化精神。

  江明賢的畫風被評價為“融西潤中”。他效法徐悲鴻等前輩畫家的做法,把西方的美學、素描和透視等技法融入到中國畫裡。江明賢認為,不管怎麼創新,要以中國文化做底蘊,要有文化自信,對中國水墨畫有信心。

  江明賢說,21世紀中國的書畫藝術一定會更加蓬勃發展、更加發光、更有文化自信,這種榮耀屬於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國人。

  江明賢表示,兩岸同文同種,都是中國人。台灣人從小受中華文化洗禮,從生活習慣、待人接物到清明祭祖,無不體現文化傳承。台灣人應以擁有中華文化而自豪。

(責編:劉潔妍、樊海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