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2018“海峽杯”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周舉辦

建立兩岸科技成果轉化和專業育成孵化機構業務合作機制

2018年07月09日14:1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7月9日電 (記者 姜泓冰) 2018“海峽杯”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周開幕式暨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7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這是上海交大一項已有多年歷史傳統的滬台交流活動,也是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30周年巡禮的重要項目之一。

據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王偉明介紹,“海峽杯”是該校2001年創辦的品牌活動。18年來,活動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創新創業培育孵化的重要載體和海峽兩岸溝通交流的橋梁。

據悉,較之以往,2018“海峽杯”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周內容豐富,創歷屆之最:活動全面升級為創新創業周,並行舉辦兩岸青年創新創業領袖成長營、兩岸大學生創業邀請賽及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三個主題活動,力求滿足處於不同創新創業階段青年的細分需求,更突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與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密切關聯,還明確建立兩岸科技成果轉化和專業育成孵化機構的業務合作機制,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提供堅實的支撐。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秘書長馬國樑,上海市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文輝,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巡視員劉勤,台灣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蘇玉枝,亞洲企業孵化協會主席、台灣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黃經堯等領導和嘉賓,以及來自台灣、大陸暨香港二十余所高校的育成孵化機構、大學科技園的負責人和海峽兩岸三十余所高校的200余名師生出席了活動。

來自台灣高雄正修科技大學的謝旻芸和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王濤分別代表參加活動的海峽兩岸青年發言。謝旻芸為能通過競爭選拔參加“海峽杯”感到幸運,希望通過成長營的學習探索到創新創業的正確路徑。王濤參加創業邀請賽的項目名稱是“聯鯨互聯工業智控系統”,他和團隊選擇了工業控制領域作為自己創業起點,希望這個“冷門”項目能夠伴隨國家推動自主創新的浪潮收獲成功。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秘書長馬國樑在致辭中指出,近些年來,圍繞創新創業主題,兩岸各界開展了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各具特色的活動。這些活動的舉辦,一方面促進了兩岸交流領域的不斷拓展和延伸,為兩岸交流注入新的功能、搭建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順應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為兩岸青年了解產業發展需求、把握創業方向發展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借鑒的機會,也為台灣青年學生進一步了解大陸各方面情況、未來到大陸創業發展、分享好的發展機遇打開一個窗口。今年2月,國務院台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台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台灣同胞中產生熱烈反響並獲得高度評價。此后,上海等地又出台了配套實施的多條具體措施,為台灣同胞在當地就業生活、學習實習提供更多的優惠和便利條件。相信隨著這些措施的逐步落實和細化,台灣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同等待遇的實惠、同城待遇的親情和充滿機遇的發展空間。

在領導、嘉賓和海峽兩岸師生的共同見証下,上海國家大學科技園聯盟理事長杜鬆寧與台灣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黃經堯代表兩個行業組織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開幕式后舉辦的兩岸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論壇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巡視員劉勤表示,今年恰逢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三十周年,上海的科技企業孵化行業正越發聚焦也深度介入到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鏈上。台灣高校普遍設立創新育成中心,提供創新源頭支撐,新竹科技園、台灣工研院也作出了成功示范。上海對外合作交流的要素資源很齊備、合作的可能性和多樣性也很有保障,願意在交流合作中積極分享上海的資源和經驗。

亞洲企業孵化協會(AABI)主席、中華創業育成協會理事長、新竹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主任黃經堯,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院長黃亮,上海國家大學科技園聯盟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創業學院副院長杜鬆寧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新竹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中原大學、中華大學等台灣高校育成創新中心,以及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等大陸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的負責人圍繞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機制和創新實踐進行了分享。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副教授王春分享了大陸大閘蟹養殖技術成果在台灣苗栗縣的轉化經驗。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創新服務處處長陳宏凱為與會者介紹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情況以及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主要舉措和成效。上海各國家大學科技園負責人也參與了研討。

本次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台灣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和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同主辦,由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港澳台辦公室、創業學院聯合承辦,上海科威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有限公司協辦。

(責編:胡倩(實習生)、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