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台灣慈濟大學為遺體捐贈者舉辦了上百次人文典禮,隻為——
以“無語良師”成就有情良醫

![]() |
醫師們合唱感恩的心,表達對無語良師的無限感恩。 |
十月一個清晨,台灣花蓮慈濟大學(簡稱慈大),絲絲細雨如泣如訴。白衣醫師在前,家屬隊伍在后,一行人伴著低婉佛樂緩步而行,恭送大體老師生命的最后一程——這是慈大舉辦的一次模擬手術教學的送靈儀式。
每位大體老師都有感人故事
大體老師、無語良師,是醫學界對捐贈遺體者的尊稱。中國人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隨意處置。無語良師捐贈的背后,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10月課程的大體老師鄭林寶桂享年84歲,早年生活清苦,仍然樂善好施,是慈濟多年的志工。鄭林寶桂重病后,孫女問她有什麼心願,她說希望可以捐贈遺體。因為慈濟創辦人証嚴法師說,“人這輩子對身體隻有使用權,捐贈遺體可以化無用為大用,照顧其他病人。”
李欣靜的兒子蔡伯宜是慈大醫學院畢業生,對於母親捐贈遺體,他說自己最初是抗拒的,“越了解越害怕”。但母親生病后,他慢慢改變了想法,“這是媽媽的心願,我們要支持她。希望她的故事可以感動更多人。”正在攻讀醫學博士的他還認為,“媽媽是要告訴學醫的人,可以在老師身上犯錯,不要在病人身上犯錯。”
李宗吉是慈濟第一批模擬手術的大體老師。這位台灣航運界巨子以“生前捐十億,身后捐大體”聞名。女兒李憶慧回憶,父親臨終前對她說:“不管誰反對,你一定要幫我達成這個心願。”三妹開始是反對的,李憶慧費了很大勁說服她。當看到父親心願達成,面容詳和入殮,家人都很感動。“媽媽說,值得了。”2013年,36歲的女兒因病去世,萬般不舍,李憶慧也協助女兒完成了捐贈心願。
“多少無語良師生前奉獻真誠的愛,將生命運用得淋漓盡致。”証嚴法師說,“他們的生命可說是既廣且深。”
庄嚴儀式是尊敬更是人文教育
十幾年來,慈大上百次的模擬手術和大體解剖課,都要舉行一整套儀式。課程前,模擬手術中心要邀請家屬,一起參加為大體老師舉辦的啟用典禮﹔課程后,舉辦送靈典禮、感恩追思會、骨灰入龕典禮。而作為本次課程的學員,上課前,須拜訪大體老師的家人,了解和記述老師的為人和生平﹔上課后,要親手為大體老師進行縫合、著衣、入殮。
不僅如此,慈大模擬手術中心的門廳一側,挂著10月課程中8位大體老師的生平介紹和照片。樓梯轉角,挂著多年前一位無語良師李鶴振的寄語。這位留美歸來的工程師特別告訴醫學生:“你們可以在我身上劃錯幾十刀、幾百刀,將來千萬不能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教學樓裡的大舍堂,則安放著大體老師的部分骨灰,供師生們感念追思。
慈大模擬手術中心主任曾國藩說,學員當然希望從簡,但從家屬角度,家人都是唯一。唯有用最庄嚴的方式,才能讓家屬永不遺憾。不僅如此,慈大的模擬手術幾乎與真實手術完全一樣。醫師同樣要穿隔離衣,手術前同樣要認真刷手消毒,甚至使用的醫療器具也都是先進的,不是淘汰的。這不僅是對大體老師的尊重,更是對醫師人文教育的一部分。
期許帶動醫師們未來的付出
10月的大體模擬手術課,學員都是年輕醫師,來自台灣各地,還有4位來自大陸。十幾年來,每次課程前,曾國藩都要對學員們講話,講了上百次。他要告訴學員們,無語良師奉獻身體給他們練習,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他的家人可能還會做惡夢。但這些人願意去捐、去奉獻,因為他們期許,他們今日的付出,可以帶動醫師們將來為這個社會無私地付出。
曾國藩說,臨床醫師看病一陣子了,病人有病痛,家屬講話很尖銳,一下就磨掉了最初的理想。而20歲出頭的年輕人,有時怎麼講他都聽不進去。把他放在現場,和家屬互動,看起來再冷酷的,也會低下頭來不敢講話。或許他沒有一下改變,但會埋下一個愛的種子。
“十幾年前,最初訪問大體老師的家屬是志工在做,后來改成學生們做。”家人講到大體老師生前的關愛哽咽失聲,學生們也常跟著流淚。有的家訪三四個小時,學生與大體老師的家人幾乎成為朋友。
十幾年來,所有課程對外院參與的醫師,慈大沒收過一毛錢。盡管人力物力投入很多,但他們硬著頭皮承擔下來。曾國藩說,“如果我們收了錢,就失去一個感動人的機會、讓學員們反思的機會。我們期許讓大家一起提升。”
志在栽培視病如親的良醫
慈大2002年首創大體模擬手術,遺體捐贈者在過世8小時內急速冷凍到零下30攝氏度,教學時再復溫到4攝氏度,最接近真實人體。
來自北京的張醫生參加的是腹腔鏡下盆底重建修復術。他說,以前參加的模擬訓練多是動物手術。這次在人體進行標准手術,“不但了解了手術的復雜過程,還進行了並發症訓練,每一步都比較直觀,讓我理解更深刻。”
台灣口腔顎面外科醫學會顧問夏毅然是第三次帶領學生參加。他說,非常感恩大體老師的付出,“這次是顳顎關節手術,最怕的是傷到面部神經,將導致病人嘴斜眼歪。模擬手術中,我們除了學習手術技巧,更找出關節與神經的關系,以在未來手術中避開面部神經。”
台灣成大醫院泌尿科醫師歐穎謙感謝無語良師,給他們提供了平時不容出錯的練習。“沒有時間壓力,沒有病人生命安全的顧慮,可以清楚練習全過程。”他相信,在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中,無語良師的教導將永遠陪伴他的每次手術。
手術刀帶感情,方為良醫。曾國藩說,“醫療太多理性了,我相信感性與理性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醫療最終極,還是人本身。”名醫很多,良醫難求。“我們志在良醫,栽培視病如親的良醫。”
(本報台北11月1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