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台胞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福建漳州落實“31條惠及台胞措施”紀實(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支持台資企業在漳州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漳州市交通、城市內河整治、垃圾污水處理、停車場、燃氣供應和健康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台灣同胞在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可以享受和漳州居民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務待遇”……
翻看《關於促進漳台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時,記者深切感受到,漳州出台關於落實台胞同等待遇的細則內容具體實在,貼合台胞需求。更重要的是,漳州的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深知政策不能停留於書面,他們通過實際工作,讓寫入文件的政策轉化為台胞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打通“最后一公裡”
“今年以來,中央、福建省、漳州市都為落實台胞同等待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作為基層單位,我們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裡’,讓政策落地顯成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漳州台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蔡總平激動地說,好政策隻有兌現了才有意義。根據《實施意見》,台商投資區已為參與“中國制造2025”計劃、總部經濟建設的台資企業給予稅收返還的獎勵,讓台資企業獲得了“真金白銀”的好處。
無獨有偶,漳州市科技局副局長趙月英告訴記者,對照《實施意見》,科技局已落實多項惠台政策,例如認定漳州東剛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等5家台企為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2017年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1118.5萬元﹔為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等台資企業認定16項自主研發項目,僅燦坤公司就已享受2017年度研發投入加計扣除600萬元。
稅務局致力於簡化惠台政策措施的辦理流程,將台資企業辦理出口退稅的時間從14個工作日縮短為8個工作日﹔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繼續實施生產用電優惠電價、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后優先續租等政策,並努力讓進行新品種研發和創新的台資企業早日獲得補助……
類似的例子不一而足。
享受紅利有甜頭
“真沒想到,《實施意見》裡說的台企參與政府採購,竟真的就讓我得到了實惠。”黃信輝是漳州台商區台商聯誼會會長,他的企業從事校服制作,產品長期銷往日本。曾經,他多次參與福建部分地區的校服採購中標,但他總是輸在了“台商”的標簽上。因為當時沒有規定明確指出,台商可以參與政府採購。而這一次,他終於可以和大陸企業平等競爭,並通過企業實力勝出。
不只是黃信輝,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十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上,兩家台資企業中標參與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的現場布置,直接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而在開展台資企業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試點方面,漳州市人民銀行、金融辦在上級金融部門的指導下,為台商提供多項便利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台資企業可以先結匯拿到外匯,再於事后提交証明材料,從而化解了企業急需支付外匯貨款卻又一時拿不出証明材料的困境。今年7月,來自台商投資區的某台商企業按照試點政策辦理了首筆外債便利化結匯8.72萬美元。這一政策提升了台商的投資信心,促進他們進一步加大在漳州的投資力度和決心。
“這說明惠台政策不是隻藏在文件裡,而是真的讓我們嘗到甜頭。”黃信輝這樣表示。
保姆式服務很暖心
“在漳州,政府真的是提供保姆式服務。遇到問題,我們打打電話、發發短信,基本都可以解決。”金之榕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台商張良彬的這句話,道出了漳州市各級政府對台胞的貼心服務。
例如在制定《實施意見》的過程中,漳州市台辦、發展改革委注重收集各類意見和建議,並主動為台商台胞印制繁體版文件匯編﹔在落實《實施意見》中有關稅收減免的措施時,漳州市稅務局為相關台企建立了微信群,一對一進行申報流程方面的輔導,開展私人訂制的服務。
“我之前在台灣也有過創業經歷,但是過程很曲折。我去辦各種手續,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時間才讓公司成立。台當局雖然也出台了五花八門的扶持政策,但是行政部門和銀行之間的聯系並不緊密。一些項目行政部門說可以做,但到了銀行他們又說怕風險。”談及創業,來自台商投資區青年創業園的愷而思文創負責人李德馨說,比起台灣,漳州當地的政府部門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協調性要高不少,這會讓企業在融資時有更多支持,生意也能更好地開張。
與李德馨的看法相似,許多在台商投資區青年創業園的台灣青年創業者均表示,在《實施意見》的支持下,他們在漳州創業可以享受辦公場地租金優惠、租房補貼、比賽參展的機會等,遇到問題也會得到政府部門的及時解決和幫助。這一切都讓他們感到貼心,從而在漳州安心創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