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台灣新象 兩岸文化交流推手(看台灣)

本報記者 張 盼文/圖
2018年12月29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青春版《牡丹亭》劇照。
  許培鴻攝

  當代傳奇劇場創團之作《欲望城國》劇照。
  (資料照片)

  (更多內容請掃描二維碼,關注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日月談工作室)

  論及表演藝術在台灣的推展,“新象”是繞不開的名字。蜚聲海內外的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當代傳奇劇場,莫不與這個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紀錄最輝煌的民間文藝推展機構有關。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兩岸昆曲乃至文藝界的交流,它都是幕后功臣。

  自1982年邀請旅英鋼琴家傅聰來台,首開兩岸文化交流之局,新象在近40年裡邀請了大陸六大昆劇團、中央芭蕾舞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先后亮相台灣,受邀大陸藝術家及團體超過7000人次,舉辦的演出、展覽、聚會足有上千場次。

  敲開水泥地播種

  “新象精致的表演藝術就像在水泥地上撒種,發芽都不可能,更甭說開花結果。”在新象成立之初,有台灣文藝界人士在報上撰文說。上世紀70年代,台灣演出最多的是京劇,一年高達400多場,此外有歌仔戲、藝霞歌舞劇等。

  然而,新象創辦人、台灣音樂家許博允、樊曼儂伉儷愣是“敲開水泥地播種”,致力於推介全球頂尖藝術。新象成立第二年時就舉辦23檔共53場表演藝術節目、一檔攝影展,第三年舉辦首屆國際藝術節,呈現38檔共169場演出,外加繪畫、攝影和雕刻展覽。演出城市遍及全台,規模在當時絕無僅有。新象曾成立小劇場,為創作者提供演出場所及每場戲5000元新台幣的補助。台灣舞台劇導演賴聲川參與創建表演工作坊,創團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便在新象小劇場啟蒙。同為表坊創辦人的李國修也在新象小劇場成立了屏風表演班。

  吳興國與林秀偉夫婦原本是雲門舞集的舞者,1985年,他們向許博允說起借鑒莎士比亞《麥克白》文本,用京劇手法加以呈現的想法。許博允為這出《欲望城國》熱切奔走,並爭取到在英國皇家國家劇院演出的機會。

  次年,吳興國夫婦創立當代傳奇劇場,《欲望城國》一鳴驚人。1990年,該劇漂洋過海,在英國演出4天幾乎滿場,演出沒有英文翻譯,英倫觀眾卻為之傾倒。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等也在新象支持下走向海外,載譽而歸。

  首邀大陸劇團“登台”

  在新象文教基金會成立時,樊曼儂發下宏願,要把大陸優秀的中華傳統藝術帶入台灣。

  1987年,大陸五大昆班在香港匯演,許多台灣戲迷一路追隨到香江。1992年,上海昆劇團成為兩岸開放交流后,首個赴台演出的大陸傳統戲曲團體。台灣北中南巡回連演9場,觀眾意猶未盡,又特別加場演出。演出結束時,全場觀眾起立鼓掌叫好,“都快把屋頂炸開了!”當年,台灣媒體將昆劇推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年度最佳代表。

  此后,新象接力引介大陸昆劇團來台演出,台灣觀眾的熱情令昆劇藝人感動。浙江昆劇團演出拿手好戲《西園記》時,台下觀眾笑聲不斷。浙昆時任團長汪世瑜驚嘆道:“從來沒有一場《西園記》觀眾,像台灣觀眾這樣,一個笑點都沒有錯過!他們真的懂!”

  共同傳承中華文化

  昆劇團訪台演出縷縷不絕,昆曲教育也隨之上路。以台灣學者曾永義、洪惟助為首,不少大學教授開始在高校內推動昆曲示范講座。在曾永義建議下,新象也巧妙呼應高中語文課本中的《琵琶記·吃糠》劇本內容,1995年舉辦“昆曲美之旅”,邀請昆曲名家來台,在全台校園巡回示范演出。

  北一女中、中山女中、復興中學、嘉義高中、花蓮女中……所到之處,中學生熱情追捧。巡回演出和校園講座精彩不斷,來自大專院校和中學的觀眾長期追隨,使昆曲觀眾呈現年輕化的趨向。

  1997年,在大陸文化部門促成下,新象在第六屆環境藝穗節內策劃舉辦“南北昆劇團匯演”,演出盛大,在台北一連17場。2000年底至2001年初,新象更主辦“跨世紀千禧昆劇”大匯演,聯合七大昆班連演24場。

  大陸昆劇團輪番獻藝,樊曼儂特別邀請台灣官方文化機構前來錄影,既將珍貴藝術存檔留在寶島,也將資料送給大陸來台演出的團隊。“他們自己的演出,想要自行發行都可以。”樊曼儂告訴記者:“當時那種交流大家基本上都是心胸很大,希望偉大的藝術長存。”

  推出青春版《牡丹亭》

  “這些頂尖一流的藝術家們要退休了,下一代要怎麼接續呢?”樊曼儂開始正視昆曲傳承的問題。“以年輕的新一代演員來吸引年輕的新一代觀眾”的想法逐漸成型。

  憑著對台灣40年來劇場界的了解,樊曼儂力邀文化名人白先勇共同制作,昆曲名家汪世瑜和張繼青擔任教學指導,選定的劇目是《牡丹亭》。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此后受邀到香港、蘇州等地演出。新象還將其推向北京國際藝術節並大放異彩。次年開啟海內外巡回演出,至今累計演出300余場,入場觀眾超過60萬人次。該劇在兩岸及香港30多所高校巡演,深受萬千學子喜愛。

  樊曼儂說,我不喜歡空喊口號,但“昆曲興亡,人人有責”。新象40周年昆曲講座上,樊曼儂高舉胳膊:“同志們,壯志未酬,我們要復興文化,每一分每一秒大家都需共同努力!”

  (本報台北12月28日電) 

(責編:劉潔妍、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