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流浪地球》火了,港澳台媒:中國科幻有了自信

2019年02月13日14:3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流浪地球》火了,港澳台媒:中國科幻有了自信

  中新網2月13日電 綜合報道,中國首部大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春節檔上映后,實現票房與口碑雙逆襲,港澳台媒體也對電影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並評論稱,《流浪地球》“流浪”得好,讓中國人的思維活躍了起來,也讓中國科學和科幻的發展實現了並軌運行和協調發展。相信隨著中國科技能力的飛速發展,中國科幻片的春天也即將到來。

  資料圖:2月10日,山西太原某影院,民眾正在影廳觀看電影《流浪地球》。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濃厚的中國哲學和印記 具有“家國情懷”

  台灣《旺報》13日發表評論指出,《流浪地球》帶有濃厚的中國哲學和印記。片中隱而不現但始終橫貫的主題,可以歸納成“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哲思!故事的緣起和結束都在於家庭和傳承,具有濃重的中國“家國情懷”。

  文章介紹道,《流浪地球》改編自劉慈欣的小說。將人類自我救贖的恆古命題,放置在太陽即將滅絕,人類為了延續生命,開始了自我放逐2500年的歷程。

  在這之間,地球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類不但成立了“聯合政府”,還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推動地球漂流的助推器。而人類的文明就建基於這些巨大的動力中。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緣起背景還放在中國農歷新年和對親情的思念和反叛上。一家三代人都在劇變中自我救贖,化解成長的心結和遺憾。

  《香港商報》亦關注到,《流浪地球》的核心情感是家庭。這是國人關於親情、英雄、故園、家國的故事。影片中的春節、回家等情感元素,契合了春節檔期的節日氛圍。

  同時,電影把故事架構在光年尺度和浩瀚宇宙中,用具象化的電影表現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等浪漫主義、英雄主義的本土文化。

  資料圖:民眾觀看電影《流浪地球》。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立意“人類命運共同體” 內涵積極正確

  香港《文匯報》評論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價值,就是要維護同一個人類的安全和福祉,不能因為某個人群、族群的自私性和優越感,而毀滅了這個星球,讓全人類遭殃。

  盡管《流浪地球》描述的場景,在可預知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但電影立意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卻是十分高明、積極和正確。

  評論稱,這部電影真實場景宏大,后期制作精良,尤其是“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淚兩行”更成為許多觀眾能記住的經典台詞,也增加了科幻片悲劇下的喜劇色彩,讓“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成為觀眾多方打聽的一個“有關部門”。

  香港《大公報》則刊登網友評論寫道,起初聽到班長用標准的三好學生腔調回答“希望”是什麼的時候,大都帶著不屑的心態把這段台詞當做尋常的笑料。但隨著影片的進行,所有觀眾都開始覺得那個“假大空”回答,有理有據,令人信服。隻要人類還懷揣希望,每一個個體都渺小而偉大。

  資料圖為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科技能力強大 帶動國產科幻電影啟航

  《澳門日報》社論稱,其實大眾對科幻片並不陌生,但我們以前看的大都是紐約“陷落”、美國白宮或者自由女神像轟然倒塌,而這一次中國觀眾第一次在大銀幕上,親眼目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重要標志性建筑被冰雪淹沒,看到地球墜向木星時,地球大氣層受木星引力牽引從地球抽離的壯觀畫面……這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大躍進。

  然而,拍科幻電影,是中國人過去一直不曾有的文化自信,畢竟中國觀眾是看著一出又一出好萊塢科幻大片成長的,科幻的啟蒙從來沒有來自國內。但這並不等於國產科幻片沒有機會“啟航”。

  評論強調,中國要持續科幻創作良好,不僅要從政策、投資等領域,進一步激發原創的力量,還要在青少年的科學教育方面下工夫。無可否認,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了,我們都期望未來能看到越來越多,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中國國產科幻影視作品。

  資料圖:2018年9月18日,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科幻在促進公眾科學素質中的先鋒價值”專題討論在北京中國科技館舉行。圖為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左)為“粉絲”簽名。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台灣《旺報》亦表示,比起有代表性的好萊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隻花了約3億人民幣,但整體的畫面效果和敘事已經超越了西方一些經典科幻片。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太空探索的進一步進展,加上中國夢工廠相關的人才、資金、技術逐漸成熟,科幻電影預料將不再被美國壟斷!《流浪地球》的出現應該是一種長期趨勢的展現。

  香港《文匯報》在題為《科技大發展帶來中國科幻片的春天》的評論中,指出中國科技能力今非昔比,這就是中國科幻發展的新動力。美國有“阿波羅”,中國有“嫦娥”,美國有GPS,中國有“北斗”,美國有“龍”飛船,中國有“神舟”飛船,甚至中國還超前發射了“量子衛星”等,這都是科幻的現實題材和科學基礎。

  評論指出,隻有科技能力強大的國家,才能有更好的科幻思維和科幻基礎,可以預見,中國的科幻時代即將來臨。

(責編:劉潔妍、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