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聽見文學的聲音——台灣圖書館舉辦朗讀夜活動

2019年04月20日10:59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月彎彎,勾住過往……”在歌曲《菊花台》的朗讀聲中,向來寧靜的台灣圖書館閱覽區19日晚不再沉寂,迎來一群特殊的朗讀者:知名作家、歌手、學生和普通民眾。

這是台灣圖書館為迎接4月23日世界閱讀日而專門舉辦的活動之一,也是圖書館首度突破固定表演舞台的框架,在書籍環繞、充滿書香氛圍的讀者閱覽大廳,邀請知名作家、無伴奏合唱團、中學生一起朗讀歌曲、古典詩詞戲曲、散文和現代詩等文學作品。

在這場時長約1個小時的文學“快閃”朗讀夜活動中,台灣知名作家隱地朗讀了《飄落》《荸薺》《閑雲》等三首詩作,表達對文學寫作的真誠與堅持﹔而台灣小說家、散文家郝譽翔朗讀自傳體散文節選《消失的屋頂》,帶著全場聽眾回憶自己的成長歷程﹔出版人兼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在朗讀《秋刀魚的滋味》時,呈現了他與親人間真摯動人的情感。

台北現代無伴奏合唱團“碰 ! 樂團”用現代歌唱手法演繹了關漢卿的元曲《一枝花·不伏老》中的梁園月、東京酒、洛陽花和章台柳等元素,以及元朝翁森的《四時讀書樂》。

讀者在作家身邊自由走動,在閱覽區朗讀、拍照,走來走去,加上表演者的低吟淺唱和朗讀者的真摯情感。台灣圖書館讓讀者以不同平日的方式去傾聽文學世界,也讓讀者第一次可以大膽地在安靜的圖書館歌唱。

台灣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閱讀方式可以千變萬化,讓民眾更接近並深入文本內容,不同的詮釋方式也可以讓民眾對文本內容有更多感發。台灣圖書館一直嘗試以新的方式,為民眾創造不同的閱讀體驗,希望可以帶領民眾領略閱讀的樂趣。

朗讀夜活動以快閃理念設計,不設固定表演舞台,也不刻意區隔表演者與觀眾,朗讀者及演出團體同在閱覽區各個角落,利用燈光效果營造活動氣氛,將文學與音樂完美結合,向讀者展現了閱讀的另一種風貌。

朗讀夜活動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加。台北市建中紅樓詩社的學生朗誦了現代詩《悼詞——給一個詩即將凋亡的時代》,表達年輕人對世界因文而明,而詩歌前途未明的思索:“……沒有人在意這短暫的教誨,曾經照亮無限開闊的世界,沒有人發覺它就是詩。”

當讀者仍沉醉於詩詞聲學之美時,台灣“相聲瓦舍”團長兼藝術總監馮翊綱慷慨激昂的《短歌行》壓軸朗誦讓現場人士意猶未盡,給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夜晚和不一樣的閱讀體驗。(記者陳思武 劉剛)

(責編:譚曉祺(實習生)、樊海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