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看茶鄉安溪這般跨海引智

2019年06月03日16:03 | 來源:人民網-台灣頻道
小字號

“來安不覺身是客,直把茶鄉當故鄉。我將團結全體會員,繼續為安溪、為泉州的經濟發展貢獻才智和汗水。”日前,在福建安溪台灣人才協會成立大會上,首任會長、福建晶安光電總經理助理謝斌暉這樣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熱忱歡迎台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筑夢、圓夢。中共福建省委十屆八次全會上,省委書記於偉國強調,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在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上取得新突破。在安溪,一系列充滿含金量與含情量的惠台政策,讓寶島青年齊聚山區縣,揮洒才情,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與融入感,並產生引才鏈式效應。

以才引才,打造吸才“強磁場”

2014年,晶安光電接二連三向台灣光電界的領軍人物謝斌暉發出“求賢帖”。“我已經在一家大型光電企業任協理,而且團隊成員意見不一。面對晶安拋來的‘金繡球’,糾結了3個月。”台灣大學博士謝斌暉坦言。

“湖頭光電產業園產業鏈完整,‘全景式’‘接力式’的產業集群,高端的研發實驗室,人才服務配套也很到位。”百聞不如一見,謝斌暉團隊受邀到晶安光電現場參觀后深有感觸。

經過半年的“戀愛考察期”,2015年,謝斌暉帶領團隊正式與晶安光電“喜結連理”。得益於這個貴人,晶安光電拳頭產品——藍寶石襯底成本迅速降低,月產銷量躍升至千萬片,躋身全球藍寶石晶圓行業第一梯隊。“幾何式增長了近30倍。”挂鉤湖頭光電產業園的安溪縣副縣長吳志朴笑容燦爛。

謝斌暉在車間工作。劉伯怡攝

如今,謝斌暉一有機會就向朋友、同行推介安溪,現身說法,鼓勵他們來安溪就業創業。

據介紹,安溪有相當一部分的台灣人才,並非由政府招引過來,而是源於朋友間的“吆喝搭橋”。比如,台灣中華大學畢業的天電光電副總經理邱政康就是經朋友推薦,放棄深圳,選擇安溪。

晶安光電只是安溪這一波以才引才浪潮中的冰山一角。湖頭,曾經的鋼鐵、水泥重鎮,如今來了個180度大轉變,逆襲成為福建光谷,集聚34名台灣高層次人才、6個創新團隊。

如何通過引進一名台灣高端人才、集聚一個團隊、推動一個優質企業、帶動一個新興產業,成為擺在安溪主政者面前的一道新課題。

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安溪分部工作人員楊元才介紹說,特別是“31條惠及台胞措施”及“福建惠台66條措施”發布后,很多台灣人才意向到大陸發展,就差一個“中間商”牽線搭橋。

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為台灣人才協會會長謝斌暉授牌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為更多吸引台灣人才,團結和服務全縣台灣人才,打造在安台灣人才互相交流的新平台和對外交流的“金名片”,全省首創的安溪縣台灣人才協會應運而生。

“團結和服務全縣台灣人才”“吸攬優秀人才和引進先進技術”“促進行業成果轉化”“組織開展學術交流,挖掘台灣高層次人才”……翻閱《安溪縣台灣人才協會章程》,一行行醒目的字眼躍然紙上。

謝斌暉表示,協會將通過以才引才引進更多的人才朋友,通過以才育才培育更多的青年才俊,通過以才聚才提升人才的凝聚力,架好安台之間的引才橋梁,揚起引領發展的濟海雲帆。

“加碼”留才,當好人才“娘家人”

台灣海洋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小李原本想去北京闖蕩。但在一次人才供需會上,邂逅信達光電后,決定放棄“北漂”。“專業對口、年薪40萬,這個決定不會錯。”

安溪縣對高層次人才舍得下本錢,開出30-120萬元年薪,實施股權激勵,獲市級以上榮譽最高獎勵100萬元。同時,配套科研經費,建專家工作站補助20萬元,研發實驗室也有補助。

邱政康至今清晰記得一個細節帶來的感動。三年前,天電光電向他“招手”,在公司洽談時邱政康提出用車、探親等問題。問題提出后,天電一位負責人說出去上個洗手間,10分鐘后,遞來一把車鑰匙,“配備專車,每年報銷6趟探親往返機票。”這時,邱政康才意識到,該負責人根本不是去洗手間,而是打電話落實問題。

“問題就地拍板,待遇也很好。”邱政康不再猶豫。

“公司有實力、我有技術。公司業績上去,我個人價值實現了。目光相接,惺惺相惜。”來自台灣的正豐數控總經理陳志明說,合作后,公司業務一路攀升,僅車銑復合機技術一項拳頭技術,就讓公司年營收突破1億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守株待兔式的引才已經落伍了,必須創新方式,才能精准聚才。”安溪縣委組織部長陳友愛形象地概括了茶鄉的聚才之道:讓人才在安溪¬房子、車子、票子、位子和孩子“五子登科”,以真金白銀的政策、真心實意的服務,磁吸寶島英才。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人才創造價值,我們對其同樣出手闊綽、格外慷慨。每年投入人才工作經費超過5000萬元,去年縣裡為省級台灣人才爭取到各級補助資金達4740萬元,平均每人高達131.7萬元。”安溪縣縣長劉林霜扳起手指頭細算,如數家珍。

在安台灣人才主體是80后、90后,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五山四嶺一平地之稱的山區縣,如何捕獲這些年輕人的“芳心”,讓他們留得住、過得好?分管人才工作的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文龍有自己的心得:在細節上下功夫。

採訪中,記者發現王文龍不時用微信,一問才知他在跟鄉鎮的人才專干聯絡。“我們專門建了一個茶鄉人才服務工作群,涵蓋鄉鎮和部門,共119人,一有事分頭聯系,把服務工作做細。”王文龍告訴記者,日前,湖頭光電園有位台灣人才的家屬組團來探親,住宿成問題。獲悉后,王文龍馬上聯系管委會,騰出人才公寓周轉房,讓他們一家人好團圓。

這樣的細致服務,在安溪引才留才工作中,只是感人一幕。

“兩房一廳,家電俱全,連洗衣板都配齊了。”信達光電的小劉難掩興奮。

安居才能樂業。在寸土寸金的山城,安溪為人才預留空間。“湖頭光電園、EC產業園等建設人才公寓1800套房間,拎包免費入住。”縣委組織部人才辦主任陳亞圖介紹說。

安溪湖頭光電園台灣人才之家(酒吧)

“媽媽,我在安溪工作、生活都好,前天生日人才辦送來了蛋糕和鮮花,還免費參加體檢,您放心……”採訪中,天電光電營銷總監小杰用微信給遠在台灣的母親報平安。

去年4月,對於省引高層次人才徐翊翔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春天。他被授予省勞模稱號,成為福建省首批獲此殊榮台胞之一。

“非常意外!從沒想過能拿到這麼高的榮譽。這不僅是兩岸一家親,而是兩岸一家人。”徐翊翔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在湖頭光電產業園“台灣人才之家”,咖啡廳、酒吧、閱覽室、KTV等一應俱全﹔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台灣人才服務站”,為台灣人才辦理業務開設綠色通道……記者發現,安溪為台灣人才提供的便利隨處可見。

既有引才的源頭活水,又有留才的細水長流。走進陳友愛的辦公室,隻見案頭擺放著一本厚厚的《安溪縣人才政策匯編》。該匯編精准滴灌,用政策破題,以需求為導向,涵蓋住行、津貼、科研經費以及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

緣深情濃,構筑合作“橋頭堡”

“一灣淺淺海峽水,兩岸濃濃華夏情。”同宗同祖、血脈相連的親情不容辜負,地緣相近、文化相同的情緣深厚綿長,一道海峽攔不住兩岸血濃於水的親情,兩方水土阻斷不了思想與文化的碰撞。自古以來,安溪就是兩岸交流的前沿地帶。特別是近年來,安台兩地經貿合作深入發展,民間交流日益密切,佳音頻傳、華章不斷,在海峽兩岸的雲水之間留下一段段佳話。

安溪是台灣同胞的重要祖籍地,在台灣的安溪籍鄉親達278萬人,佔台灣地區總人口的11.8%,是福建乃至全國台胞最多的縣之一。安台之間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講一樣的閩南話,喝一樣的烏龍茶,安溪在對台交流合作方面具備情感基礎和先天優勢。

近年來,安溪大力貫徹落實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台商台企和台灣人才到安創新創業,助推該縣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台灣人才159人,其中省級台灣人才36人、碩士及以上學歷達23人,是福建乃至全國台灣人才工作較有成效的縣之一。

“閩南語和美食讓我找到了家鄉的感覺,我毅然決定選擇留在這裡,拼搏事業。”謝斌暉說,安溪已經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已成為“新安溪人”。特別是縣主要領導親自挂鉤聯系我,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讓我真切感受到政府對人才的尊重和關心。

“安溪將主動對接落實有關惠及台胞措施和泉州市人才“港灣計劃”,在人才引進、服務等方面,大膽先行先試,打造人才的夢想、事業和生活港灣,畫出最大同心圓,吸引寶島才俊扎根安溪,讓台灣人才創新創業夢想在茶鄉美麗綻放,匯聚推動安溪實現高質量發展磅礡力量。”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表示。

(吳成良、特約通訊員 吳清遠) 

(責編:劉潔妍、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