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應通盡通  以通促融

電力聯網牽起兩岸“情網”

本報記者  任成琦
2019年08月09日08: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8月7日,福建與金門、馬祖電力聯網研討會在福建廈門召開。這是有關單位第一次就兩岸實現電力聯網進行專門研討。會議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與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兩岸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能源企業和專家學者代表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交流。

  與會代表表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岸要“應通盡通”的指示精神,福建與金門、馬祖電力聯網工程著眼於兩岸同胞的共同發展,通過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謀福祉,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技術上完全可行

  據介紹,電力聯網將綜合考慮金門、馬祖現有用電需要及遠期發展需求,計劃以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通過海底電纜,從廈門翔安與金門聯網,從福州連江與馬祖聯網。雖然兩岸電網不一致,但國家電網已經掌握柔性直流輸電技術並投入商業化應用,福建與金門、馬祖聯網工程在技術上完全可行。

  初步測算,聯網成功后,將解決金門、馬祖電網長期存在的“電力孤島”問題,大幅降低金馬地區民眾用電成本,並有效助力金馬地區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

  目前福建電網已經形成了500千伏主干網架,並與華東電網相連,具備了充足的電源和強大的輸配電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對金門、馬祖兩地的傳輸需求。

  應邀前來的金門縣副縣長黃怡凱表示,金門本身發電量不足,火力發電還有排碳、污染的問題。“從廈門這邊通電到金門方案裡,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未來。我們期待可靠又清潔的電來供應金門,這是兩岸同胞之福。”

  馬祖縣政府參議劉潤南介紹馬祖縣電力情況時感慨,“通電不僅是生活需求的滿足,也是牽起兩岸的‘情網’,牽系起中華民族的感情”。

  以“通”促融新舉措

  福建與台灣兩地隔海相望,在能源資源稟賦、電源結構等方面具有較強相似性和互補性,也面臨許多共同挑戰與機遇。電力聯網對閩台以至兩岸來說,都是互利共贏的好事。

  一方面,金門、馬祖主要依靠柴油發電機發電,可靠性較低,污染較為嚴重。另一方面,金門、馬祖周邊擁有較豐富的風電資源,但是由於風電的波動性和當地用電需求,滿足不了風電規模化開發后的電力供需平衡要求。

  實現電力聯網以后,依托大電網互聯的優勢,可為金門、馬祖風電消納提供調峰,並實現風電在兩岸范圍內統籌消納。同時,電力聯網為金門、馬祖提供更加清潔的電力供應,替代當地燃油發電廠,顯著減少污染物排放。

  近年來,福建省充分發揮沿海近台獨特優勢,持續推進經貿合作,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不久前,福建省委召開了十屆八次全會,通過了《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持續推進應通盡通、能通先通,惠台利民、文化交流等走深走實。

  “四通”正在進行時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指出,兩岸要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准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林學理表示,舉辦這次研討會,正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為兩岸同胞謀福祉,以提升台灣民眾生活品質及發展活力進一步促進兩岸民心相通。

  “經濟要發展,電力需先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慶波表示,兩岸電力工業各有優勢,以電力合作為先導,打造綠色低碳、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體系,是兩岸能源合作的有效途徑。

  黃怡凱表示,“四通”中的通水已經是進行時,通電也應該及時跟進。與會代表建議有關各方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凝聚兩岸共識,組織常態化人員互訪,動員更多能源企業積極參與,以兩岸通水為借鑒,以兩岸通電、通氣、通橋為契機,形成可借鑒、可復制的合作模式。

  (本報廈門電) 

(責編:黃曉蔓(實習生)、賈文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