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胞(國台辦發言人回應熱點問題)

本報記者  柴逸扉
2019年11月14日05: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對民進黨當局罔顧民眾訴求、漠視台胞返鄉需求的做法,我們感到很不理解。希望他們多聽聽台商台胞的反映,拿出符合民眾期待的態度和做法,不要再蓄意設置障礙,影響廣大台胞順利返鄉。”在11月13日舉行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馬曉光針對廣大台胞台商希望延長明年春節兩岸加班機執行時間一事指出,盡管春運是大陸航空運輸最繁忙的時候,大陸民航主管部門仍然克服困難,積極回應台胞訴求,鼓勵兩岸航空公司為台胞返鄉提供各種便利,同時多次就適當延長春節加班機的執行時間問題與台灣方面溝通。但台灣民航主管方面已明確拒絕相關安排。

  馬曉光還就其他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

  針對記者提及“31條措施”和“26條措施”的相關問題,馬曉光表示,出台“26條措施”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月2日重要講話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讓更多台灣同胞率先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26條措施”宗旨與“31條措施”一脈相承,都是在對台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的生動體現。

  馬曉光說,“31條措施”發布1年多來,大陸102個地方結合當地實際先后出台具體實施意見,為台胞台企發展提供同等待遇和更便利條件。大批台企在稅收優惠、資金補助、參與重大行動計劃和研發項目、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有“真金白銀”的收獲。大批台胞在職業資格考試、申請各類基金和人才計劃、獲評榮譽稱號、就業生活等方面得到了更多機會和便利。

  歡迎台胞台企共享大陸機遇

  有記者問:據報道,台陸委會日前稱近期台商大舉回台投資,赴大陸投資減少,赴大陸工作人數也將減少。發言人有何評論?

  馬曉光回答:今年前三季度台商在大陸投資項目和實際使用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1.2%和39.6%,這表明大陸仍是廣大台商台企投資興業最佳選擇。大陸市場容量足夠大,勞動者素質足夠高,產業條件足夠好,政府足夠敬業負責。“任何尊重實際情況、願意抓住機遇的企業都會承認這一點。我們歡迎更多台胞台企來大陸發展,共享大陸發展機遇和紅利。”

  馬曉光還應詢介紹了台商台企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2019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的情況。本屆進博會期間,共有124家台灣企業參加企業商業展,較去年增加72%。今年的紫金山峰會上,1300余位兩岸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中小企業和青年創業者、專家學者與會,圍繞“深化融合發展 打造共同市場”的主題交流研討,取得豐碩成果。兩岸企業在農業、能源、電子等領域達成47項合作協議,意向簽約金額155.21億元人民幣。

  台當局應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

  發布會上,本報記者提問,如何看待民進黨當局就“26條措施”進行炒作,販賣“亡國感”?

  馬曉光應詢指出,大陸出台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26條措施”是“真金白銀”,給台灣同胞帶來更大發展機遇和利益福祉,對台胞是好事。民進黨當局應把台胞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不要泛政治化解讀,甚至對台胞恐嚇、懲罰,這樣做不符合民心。

  有記者問:此前台當局經濟部門提到“26條措施”相關內容屬於“欺騙”,會在兩周內提出所謂“因應之道”,還將對台商台企到大陸投資進行更嚴格審查。發言人有何回應?馬曉光回答說:是不是欺騙,不是民進黨當局說了算,是廣大受惠的台商台胞說了算。如果說欺騙,民進黨當局對“26條措施”從各種角度混淆、誣蔑、抹黑才是在欺騙台灣民眾。既然說“26條措施”是虛的,不可怕,為什麼要制定那麼多所謂措施予以反制呢?這種邏輯顯然自相矛盾。民進黨當局用一些所謂“因應之道”對台灣同胞採取限制措施,是在損害台灣民眾利益,壞台灣同胞好事。

(責編:楊光宇、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