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貨櫃屋成網紅“打卡”地標(說台灣)
雲林縣麥寮鄉“噢麥樂貨櫃市集”把集裝箱直立起來,打造成風車造型吸引游人。 |
說起集裝箱的再利用,許多上了年紀的台灣人往往持負面印象:比如農田附近的工作間,道路旁的水果攤和檳榔店,小作坊的生產車間,不然就是供災民暫時落腳的臨時組合屋,狹小簡陋而且環境惡劣。不過,在環保風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多建筑師運用巧思,將回收集裝箱改裝成充滿現代感的住宅、餐廳、倉儲或辦公室,甚至用來發展垂直農業。集裝箱變身綠色“貨櫃屋”,正在創造居住及商用經濟價值。
色彩造型很吸睛
台灣人愛把集裝箱稱為貨櫃。近年來,台灣的大城市或鄉村田間,南南北北陸續矗立起一幢幢線條簡約利落、色彩繽紛亮麗的貨櫃屋,用途從咖啡廳、餐廳、招待所到住家、市集、民宿不一而足。裝潢或歐美風,或日式風,色彩造型每每吸引眾人目光,驚呼:“貨櫃屋也能這麼漂亮!”
2018年9月,台灣第一家“貨櫃屋星巴克”在花蓮縣吉安鄉台開新天堂樂園開幕。29個廢棄的集裝箱被統一刷成白色,層層疊疊堆壘,遠看就像巨型樂高積木,風格十分吸睛,每個周末至少吸引2至3萬游客慕名前往,成為台灣民眾“打卡”必去的網紅新地標。
在台南,由40個大型貨櫃打造的貨櫃公園裡,有美食街、兒童天地、教育中心、文創品牌,成為周邊家庭假日出游的好去處。在高雄,“集盒”貨櫃聚落已創下百萬游客造訪的記錄,人潮帶來的錢潮更是可觀。
新北市林口區的創森自然農法模組植物工廠,則將傳統貨櫃變成種植健康蔬菜水果的“金屋”。結合科技溫控栽培,1個貨櫃屋可耕種6000株草莓,僅需1人每天工作2小時,每月可賺進30萬元新台幣。
綠色環保成本低
曾打造過“貨櫃餐廳”與“貨櫃旅館”的台灣建筑師林志峰說,用貨櫃當建筑材料,是綠色環保的廢棄物再利用。台灣是海島,貨櫃可說是台灣的既有“資源”,施工快速環保,成本低廉,並且可以組合、堆疊,比單純的組合屋有更多變化。
但林志峰同樣指出,雖然貨櫃具有設計、施工的自由度,可以在海上、山上、城巿任何地方搭建,並且具有能夠快速建立及移動等優點,但也存在易熱、尺寸固定等缺點,無法使用於大空間,載重受限。
對於台灣出現的“貨櫃屋”熱,林志峰認為,如果只是出於節約成本或重復利用的考慮,那自然是好的。但若只是趕流行蹭熱度,則免不了有泛濫之嫌。
美觀安全要兼顧
島內業內人士指出,商家打造網紅貨櫃屋,除了在美觀和設計感在工夫外,同樣應著重考慮安全問題。
台灣成功大學建筑系教師薛丞倫表示,貨櫃是因海運而發明,在用於運輸方面安全性沒問題。但經過重新改裝設計后,新的貨櫃造型可能會改變結構和承重能力,如果未經結構技師計算評估,安全方面易產生問題。況且,有些貨櫃屋在建筑、消防方面也沒有做相應規劃,一旦遭遇火災、台風,貨櫃屋極易發生險情,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
另外,按照台灣地區“建筑法”的規定,貨櫃屋為臨時性建筑物,相關使用規范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認定。按台北市及新北市的規定,符合規范的貨櫃屋經營者最長隻能擁有6個月的執照,嘉義縣的執照則最長可達5年期限。有專業人士指出,台當局有必要制定一套全台適用的標准,才能讓貨櫃屋的建設、經營更有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