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台湾频道

余世存:当代社会生活需要经典加持

2018年04月20日10:39 | 来源:人民网-台湾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张盼)《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新版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该书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余世存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并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

余世存: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可能还是需要经典来加持。人活在这个社会上,不仅仅是寻找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寻找还要有经典来垫底,否则你的个性是空中楼阁,是泡沫。如果去图书馆、书店,我们会看到很多经典,但现在我们跟经典之间缺乏桥梁,所以只能借助专家学者来建立我们的桥梁。但是很遗憾,经典后面的戳太多,每一个学者都会在经典面前写下自己的名字。这对于专业人员或者是门派的阅读是有帮助的,但对普通读者,他们还是需要通识性的读本,尽可能给一个确定性解释的,而不是那种解释互相打架的。面对经典,我们应该更好地搭建起它跟现代人的桥梁。

记者:现在市面上流行一些解读经典的畅销书,有些充满了主观臆断和硬伤,但却流传较广,说是导读其实是误人。读者如何增强甄别能力,好书如何在良莠不齐的书市中增强存在感,您认为可以怎么应对,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余世存:这可能需要全方位的工作,比如家长、老师、媒体人的推荐。还有读者应该从泛读走向精读,他精读好一本书,其实就可以对其他书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余英时说过这样的话,希望大家先对经典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选中跟自己性格、性情比较合拍的经典,长期阅读下去,这样在长期阅读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多家的观点、注解有分辨的能力。所以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担心对经典的解读良莠不齐。

记者:正如您所说,好多经典都被很多人打上了戳,那经典如何能够有效地走入大众,那些真正回归原典的阅读,会有可能流行起来吗?

余世存:肯定有可能。现在因为“00后”和“90后”亚文化的存在,可能对经典的解释更加离奇。但是毕竟经典的文本在那儿,还有通过网络的搜索,很快能找到各种解释,这两者可以让我们有信心,对经典的解读会越来越趋向于公正的状况。

记者:有人说国学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有些应该被淘汰的内容或者后人伪托的内容也混了进来。您如何看待这种所谓国学既特别热,又特别混杂的一种状况?

余世存:这都是难免的。但是我觉得事情也要从另外一方面看,就是从“80后”“90后”这几代年轻人,他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走向所谓的新中式生活,他肯定不可避免地需要传统文化,需要国学作为支撑。我相信年轻的朋友不会被老一拨的人对传统的解释所左右,他肯定会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责编:刘洁妍、徐祥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