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駐台機構改名要搞什麼鬼

![]() |
每年的8月15日,台灣民間團體都會來到位於台北市慶城街的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前抗議。圖為台灣保釣團體舉行集會,要求日本政府為當年侵略暴行謝罪道歉。 |
日本負責對台灣交流事務的民間機構“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 1月1日起更名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島內有人將之引申為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后,日本對台灣的“雪中送炭”,並感激涕零地評價說,這種“正名”是台灣一次“外交”大突破,開始了擺脫“一中原則”的首部曲雲雲。事實果真如此?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制造“一中一台”或者“兩個中國”的企圖,大陸對日方的“消極舉措”表示強烈不滿,敦促日本不要向台灣當局和國際社會發出錯誤信號。
自我麻醉
對於日方的做法,台灣“外交部”隨即表示歡迎。有親綠媒體稱,“交流協會”改名的理由是“時代變了”。
台灣與日本1972年9月“斷交”,同年12月日本成立“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台方成立“亞東關系協會”(“亞協”),作為雙方事務溝通與互動的平台,繼續維持經貿、文化交流及技術合作等非政府間實務關系。當時日本政府希望的名稱是“日本交流協會”,但蔣介石要求用“日華交流協會”,日本不同意,最后隻以“交流協會”為名。
如今,搞了一個小動作的日本駐台機構表示,今后將扮演彼此間的橋梁,盡心竭力使日台關系更上一層樓雲雲。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得寸進尺地引申和想象說,國際間如果能逐漸“正名”,凸顯台灣的識別,“百分之百歡迎”。
民進黨等待類似的機會已經很久了。重奪政權后,蔡英文在對日關系的人事布局上費盡心思:謝長廷出任“駐日代表”﹔邱義仁當選“亞協”會長﹔蘇嘉全擔任“立法院台日交流聯誼會會長”。謝長廷曾任民進黨主席、“行政院長”,早年留學日本,而邱義仁也是黨內親日派,至於蘇嘉全則是現任“立法院長”,不難發現這是向日方釋出強烈的政治訊號。
但歡欣鼓舞之余,也有人頭腦非常清醒。台灣聯合新聞網的評論說,“外交”一向講求互惠互利,日本雖將其駐台單位加上“台灣”二字,但台駐日機構的名稱仍然未動,依舊是“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有熟悉台日關系的島內專家分析稱,實質上能否轉化為具體的“外交關系”上的提升,尤其未來台日高層能否互訪,是重要觀察指標。有“立委”提醒說,不希望因此觸動對岸敏感神經。
眉來眼去
時間永是向前,似乎真的“時代變了”,台日間政治上的眉來眼去越來越多。李登輝的媚日奴骨眾所周知。謝長廷還未赴日就職就公開宣稱,期許未來台日關系提升到“戰略伙伴關系”,甚至是“命運共同體”。面對日媒“台灣人為什麼對日本殖民政府好”的問題,謝長廷竟然沒有否認。
民進黨上台不久,“立法院長”蘇嘉全即率領20多名“立委”赴日活動。被媒體評為在日盡顯“奴才相”的蘇嘉全稱,此行“希望促進台日國會及台日雙邊的友好關系”,言下之意,即希望在目前的民間關系上能有“突破性進展”。
一個巴掌拍不響。日本政壇一直活躍著一股親台的政治勢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成員之一,安倍外祖父、已故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岸信介弟弟、已故前首相佐藤榮作都是“知台派”的鼻祖。“5·20”蔡英文的就職典禮,日本破天荒派出了252人的龐大代表團。
蔡英文內心裡希望傍上美日同盟的大腿,在“聯美友日”的路線中,找到“抗中”的機會,盡量借助“外援”,拖延直面“九二共識”必答題的時間。
看到台灣當局可資利用,日本不斷施以口惠,比如,日本前自衛隊將領公開鼓吹,要“強化日台軍事交流與合作”﹔親台日本議員不斷放話,要推動所謂日版“與台灣關系法”雲雲。可惜有賊心沒賊膽,口惠而實不至。如今,終於來點實際行動啦。雖然動作幅度不大,但對需要在“國際空間”問題上抱團取暖的台當局來講,足可拔高到自聖普與台“斷交”后,日本對台灣的“雪中送炭”高度。
自欺欺人
有人擔心,如果台灣一廂情願地把這件改名稱的事,當成日本賜給台灣當局的恩典,蔡政權是否又該想出點子來報答恩公?
因為“沖之鳥”的爭議,台日早在去年7月底就決定在台“亞協”與“日本交流協會”的架構下,就海洋事務合作展開對話。根據媒體透露出來的訊息,盡管蔡當局對“沖之鳥”是島是礁的認定不吭聲,但這種讓步,並沒有換來島內民眾最在意的“沖之鳥”附近的捕魚權。反而是雙方在對話時,就台灣進口日本福島核災食品事宜,不斷討價還價。如果不是島內民意反彈太大,估計蔡英文當局早就樂得順水推舟了。
即使這樣全身心“友日”,就在蘇嘉全赴日活動的第二天,日本駐香港首席領事井川原賢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日本對台政策沒有變化,也不打算做出“突破性”行動。為何?因為日本通曉“一中原則”的分量,同時吃定了台灣。如台灣觀察家所言,兩岸關系的戰略缺陷在蔡英文主政下清晰可見。如今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挑起大陸明確將“一中原則”應用於國際場域,進一步壓縮“維持現狀”的模糊空間。大國競爭下,日本略施小惠,就讓急需“外援”的台灣身陷安倍外交戰略布局中。聯合新聞網評論說,此舉只是日本應台灣社會的“內需”做給台灣人看的政治舉動。日本對台關系仍然不脫“一中”架構,“不能把日本的一點‘菜尾’當成外交大餐”。否則,可能換來更大的代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