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攻佔有罪煽惑者無責 太陽花判決的諷刺

2017年04月12日15:03 | 來源:中國台灣網
小字號

  台北地方法院近日對太陽花學運攻佔“行政院”部分作成判決,計11人有罪,另學運領袖魏揚等10人則無罪。台灣《中國時報》4月12日發表評論說,台北地方法院此一判決,針對“實際實施攻佔‘行政院’行為之人”,雖然判定有罪,但是對於在網絡以及現場透過擴音設施煽惑、指揮群眾攻佔“行政院”之人,卻統統認定無罪。

  法院一方面在認定的事實中指出,魏揚等人“在‘行政院’持小型大聲公向現場群眾喊稱:其為現場總指揮,指揮現場民眾攀爬鐵拒馬進入‘行政院’,並指示民眾回青島東路拿睡袋、棉被至‘行政院’,佔領‘行政院’、行使公民權。”另一方面卻在理由中以魏揚等人的言論只是“個人情緒激動、不滿之言詞”或“帶領群眾、提振士氣呼喊口號之言行”,進而做出“魏揚等人主觀上難認具有煽惑犯罪之故意”,實在令人費解。

  “煽惑他人犯罪之言論”,並不僅在台灣需負刑責,在美國也早已被認定不屬言論自由保障范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Brandenburg v. Ohio一案明確指出,如言論發表人於發言時主觀上系故意去刺激或造成立即的違法行為,且其言論客觀上也確實會導致違法行為發生,其言論即不受言論保障。

  以此標准檢視本案,魏揚等人不但在網絡上號召民眾立即前往“攻打行政院”,並且進一步在“行政院”外,自詡為“現場指揮”,進而“指揮現場民眾攀爬鐵拒馬進入‘行政院’”,難道主觀上不知其言論會促使現場民眾立即違反法律,對“行政院”進行沖撞,從而構成侵入建筑物罪及妨害公務罪?而客觀上,不但大量民眾接受魏揚等人的號召趕到“行政院”,更進而依照其指揮“持鋁梯攀爬進入‘行政院’”、“佔領行政院”,並且推打警察、入侵“行政院”、破壞公物,此不適足以証明魏揚等人的言論,在客觀上也確實可造成立即危害?

  領頭大哥沒事,沖鋒小弟有罪!台北地方法院的判決,相對照魏揚等人當天的言論:“各位,我今天身為現場指揮,如果有一切法律責任,有任何流血,我當然會一切承擔,我們所有發起這些行動的人都會承擔。”實在是最大的諷刺!

(責編:陳彥彥(實習)、劉潔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