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莫在“媚日”的怪圈中迷失自己

2017年04月22日09:16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據台媒報道,位於台南烏山頭水庫內的八田與一銅像被“砍頭”后,台南市長賴清德除於第一時間指示市政府警察局成立項目小組,全力積極偵辦以外,還要求5月8日前修復。相較之前對於孫中山銅像遭破壞拉倒、蔣介石銅像被“砍頭”的置若罔聞,此次的“全力”與“積極”多少顯得有些辣眼睛,其背后“去中媚日”的心態昭然若揭。

八田與一是日據時期的日籍工程師,設計並主持興建了台灣的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當地因此塑了八田與一的銅像。有史料表示,該水利工程確實增加了台灣的灌溉面積與稻米產量,但在日據時期,這些稻米,絕大部分並沒有進入台灣人的口腹。大量稻米要上繳被運到日本,台灣人隻能以甘薯為主食。日本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嘉南大圳完工后,台灣稻米產量大增203%,但台灣人均稻米消費量居然減少了23.1%,甘薯消費量則增加38.1%。

台灣漫畫家劉興欽在記載他童年生活的《小村故事》裡寫道,日據時代白米都必須上繳日本人,他同學家藏了30斤米,爸爸就被日本警察抓走。為了能吃到一點米,他想出了把白米跟咸豬肉藏在骨灰瓮裡的辦法。劉興欽還寫道,當時連小學生的便當都要嚴格檢查,誰家要是有米吃,就會被警察叫去。

由此可想見當時的真相,八田與一主持水利工程,是為了日本自身的利益,讓台灣成為其生產基地,以供掠奪資源,而非造福台灣人民。嘉南大圳只是因為帶不走,才會在日本戰敗后留下。

但在綠營“去中媚日”的政治操作下,歷史徹底扭曲,八田與一成了所謂的“台日友好象征”,成了應該要感恩戴德的對象。其實,台灣光復后很長的時間內,台灣政界、學界很少有人提起八田與一,直到李登輝上台。當時的台當局把八田與一寫入教科書,為其歌功頌德。八田與一從此有了“嘉南大圳之父”、“台灣農業現代化奠基者”的稱號。陳水扁執政時又頒贈八田與一“褒揚令”,進一步強化其“英雄”形象。

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指出,日本50年對台灣人的壓榨,就算蓋50個嘉南大圳也不夠還,實在沒理由去感念那段歷史,神化八田與一這樣的人物。他表示,綠營出於搞“台獨”的需要,在詮釋這段歷史時,故意掩蓋日本人屠殺、壓榨台灣人的歷史事實,妄圖從歷史、情感連結上扯斷台灣人的國族認同,重新建構“台獨”史觀。如此“去中媚日”真是可笑又可悲。

無論如何樹碑立傳,都無法改變歷史真相。隻有承認歷史、擺正心態,才不會在“媚日”的怪圈中迷失自己,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歷史定位和未來的方向。(孫楠)

(責編:可黎明(實習生)、崔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