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台灣頻道

第二屆兩岸社會保障暨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論壇舉辦

2017年05月14日19:5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第二屆兩岸社會保障暨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論壇5月13日在廈門召開。
第二屆兩岸社會保障暨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論壇5月13日在廈門召開。

人民網廈門5月14日電  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兩岸社會保障暨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論壇”13日在廈門召開。

為期二天的會議上,海峽兩岸200多位專家、學者及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圍繞“深化兩岸民間交流交往,構建共建共享社會保障制度”這一主題,從兩岸養老保險、兩岸醫療保障、養老保險與養老服務、兩岸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勞動就業與社會服務、社會救助等方面切入,以學術研討的形式,闡述理論觀點,分享實踐經驗,為兩岸社會保障制度的共建共享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經驗。深入探討新形勢下兩岸社會保障制度的整合與橋接,努力探索符合兩岸中國人特點、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人類社會保障事業貢獻中國模式。

海協會原副會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社會整合平台主任張銘清受邀主持本次會議開幕式。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廈門市市委副書記陳秋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黃琪玉,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江丹、台灣健康保險學會名譽理事長楊志良分別就本次會議的召開發表致辭。

開幕式結束后進入主旨演講環節。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鄭功成教授在演講中對共建共享兩岸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表示大力支持。

台灣健康保險學會名譽理事長楊志良,回顧了台灣健康保險成功的要素,分享了台灣健康保險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他認為台灣健康保險事業的成功得益於先期建置,確保有效執行,權責相符、共同承擔這三要素,同時,他得出要從公共財政、確保就醫、確保效率、宏觀政策形塑微觀管理(醫院)等方面著手,促進台灣健康保險事業發展的結論。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江丹在介紹事業發展中心關於居家養老的探索與實踐后,對養老服務工作提出了幾點思考與建議:一是社會組織要擔當起公益養老的主體責任。應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二是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規范化標准化。這既需要政府進行頂層設計,也需要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創新服務方式,探索服務規范和標准。三是積極推動“互聯網+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打通居家養老服務“最后一公裡”。四是應高度關注和幫助貧困失能老人。社會組織特別是公益性社會組織應重點關注貧困失能老人,為他們提供公益性供養、護理服務,讓他們感受到社會溫暖。五是積極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加快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已成為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社前副總編輯、紅會事業發展中心顧問陳俊宏作題為《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發言。

台灣健康保險學會名譽理事長劉見祥系統分析了台灣全民健康保險的運行狀況,概括了全民健保的基本框架、健保財源籌措、保險費計收方式、保險給付、全民健保支付制度等,進一步剖析了全民健保滿意度調查情況,深入探討健康照護面臨的挑戰,強調建構健保醫療咨詢雲端查詢系統,以健康存折的方式強化個人健康責任。

閉幕式后,第二屆兩岸社會保障暨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論壇移步金門大學舉行。設立了養老保障、養老服務,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等分論壇的研討環節。其中,郝勇教授向大家介紹了在長期照護保險保障水平的適度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陳淑君教授做了關於黑龍江養老服務業發展研究的主旨報告。吳宏洛主任就我國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思路與構想,發表了真知灼見。馬良璨教授就項目扶貧的基層遭遇:結構化困境與治理圖景進行了深入分析與交流。

促進兩岸民間交流交往,是民心所向,民生所盼。兩岸民間交流交往,和平發展,是共建共享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條件。兩岸同胞一家親,學術研討促交流,共建共享助發展。至此,第二屆兩岸社會保障暨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論壇在廈門、金門落下帷幕。

海協會原副會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社會整合平台主任張銘清主持了論壇開幕式。
海協會原副會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創中心社會整合平台主任張銘清主持了論壇開幕式。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致辭。
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常委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致辭。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江丹進行主旨演講。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江丹進行主旨演講。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責編:可黎明(實習生)、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